管艷
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
“趣味的課堂”,指具備使人產生愉快,能引起趣味特性的課堂,它基本狀態是——教師在課堂中能很好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有興趣地感受文本世界,積累語文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那么,語文老師如何營造趣味的課堂呢?
一、教師要成為一位有趣味的老師
教師如何成為有趣味的老師呢?
首先,學習熱愛生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熱愛生活是培養趣味的基本手段。
學習觀察生活中趣味的細節,體會生活中趣味的感受,積累生活中趣味的體驗,發現趣味,積累趣味,表達趣味,提升趣味,這樣老師引領的課堂才會趣味無窮。
其次,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課堂上揮灑自如的趣味性指導源自于平時豐富的知識儲備。
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材包羅萬象,貧乏的知識儲備會讓教師窮于應付教學內容,很難在趣味上有所提升,更別說指導學生有趣味地投入課堂學習了。
最后,密切地關注時事熱點,對新鮮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適時激趣。引起興趣需從學生感興趣的新鮮事物尋求與文本內容類似的情感體驗,學生有類似的經歷才能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才會在探究學習中有研討的興趣,有內容可講,有創造力可發揮,有趣味可產生。
二、教學過程中圍繞趣味下功夫
教學準備和教學課堂上要圍繞“趣味”下點苦功:
第一,認真研究具體課文教法學法,準確把握文章的激趣點。
課前要反復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找到文章的激趣點。這個點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熱點問題遙相呼應,切實可行,服從于文意解讀。學生夠一夠就可以抓得住,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有所收獲。運用這個點設計課堂教學,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打開,趣味課堂就會自然而然生成。
第二,別具一格的課堂教學設計引爆學生學習的樂趣。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對文章導入,重難點問題的設計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必須設計不同的方案。
導入設計其實就是激趣點的初步體現。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導入設計:本文文體——回憶性散文,學生學情——了解關于魯迅先生的一些基本知識。考慮讓學生鞏固相關知識,可以用作者的生平簡介導入正文;考慮學生的興趣,可以由生動有趣的美女蛇故事將學生帶進文本中充滿生機和童趣的兒童樂園。筆者選擇了后者,因為它會使學生更有興趣研讀文本。
重難點問題的設計是激趣點的完全落實。
引爆趣性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對文章的主旨有不同深度的切入,對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啟發,有產生趣味的理由,有深入研討的必要。如《共工怒觸不周山》問題的設計,很多老師局限在“共工的挑戰精神是如何體現的?”,于是學生都陷入了關于“共工打不過別人就去撞山這種行為是否理性?”的思考中,被動地在文本中斷章取義地發掘其挑戰精神。筆者認為這個問題的設計符合教參精神,但是忽略了現代學生的情感認可,必然會造成后來照本宣科,不知所云的呆板局面。我們如果將問題改為“你對于共工行為有什么看法?從消極和積極方面如何看待共工的行為?”這樣學生反而有興趣去評判,大多數學生認為他的行為是沖動的,對于人類的世界造成了嚴重的后果,但是也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敢于挑戰權威,擁有改造世界的勇氣。并反思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遇到困境應該保持冷靜,更加成功地解讀了共工精神的現實意義。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的趣味會生機勃勃,學術研討的氛圍也會輕松愉悅。
第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輔助課堂趣味的提升。
和諧愉快的環境適合研討和解決問題,可以自由發揮,充分辯論,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者要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適時鼓勵和贊賞學生,肯定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不搞滿堂灌,一人言。筆者班級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探討人生價值”的作文課上就“‘活著和‘沒死”展開了平等而又精彩的討論,學生認為只是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要求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是生命價值存在與否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于是詢問,舉證,辯論,唇槍舌劍,不斷擦出智慧的火花,關于人生的精彩發言更是層出不窮,課堂掌聲不斷,樂趣無限。
第四,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會讓課堂趣味盎然。
激趣式的課堂導入可以將學生帶入趣味的課堂;獨特的課堂設計又可以有效地引爆學生的興趣點;輕松愉悅的學術研討氛圍有利于學生趣味的成長,那么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就會使你的課堂趣味盎然。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突發的事件,處理得當,妙趣橫生,精彩紛呈。趣味的處理意味深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會有些區別,大相徑庭的解釋也很有趣。《阿長與〈山海經〉》中有段關于長媽媽“大”字型睡姿的描寫,賞析時大多數學生覺得正是阿長粗俗無禮的表現,有位學生說這里恰恰體現了長媽媽性情豪爽,不拘小節。如果老師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卡了殼忠于教參解讀,那么必然降低了學生對問題研討的興趣,于是求同存異,珍惜學生的靈光一現,“粗俗和豪爽實際是同一表現的兩個方面,有時豪爽就會讓別人覺得無禮,放誕也可能就是不拘小節的表現”。教師這樣點評之后,學生覺得自己的觀點受到肯定,自然更有信心和趣味投入到課堂之中。
(作者單位:中國科技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