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環境變化,三星集團在不同時代偏重不同的人才類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競爭力的核心是“大即是強”,產業結構為典型的“厚重長大型”。這一時期,身強力壯的勞務型人才十分受歡迎。
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工業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輕薄短小型”產業成為主流,人們推崇的是“小即是美”,這一時期需求的是從事腦力勞動的“頭腦型”人才。
近年來,知識型產業占支配地位。社會推崇以創新能力、軟競爭力、創意為基礎的“獨特即是美”,需要的是擁有“創新型技術”的新型人才。
三星集團子公司為了儲備企業的核心人才,成立事務所和臨時組織機構,三星電子將人事部門擴大并改編為人才開發研究所。三星經濟研究所提出三星的核心人才需具備如下條件:第一,主導今后“新種樹”事業的人才,即能開發出新的事業,創造市場需求,能引領整個產業發展的人才。第二,主導革新變化的人才,即能夠打破固定觀念,提出革新觀點,促進革新的人才。第三,具有明確價值觀和組織觀的人才。第四,品德高尚的人才。
創新型高端人才指的是不僅是創造知識的主體,也包括共享其所創造知識的主體,還有在為了共享知識而構建文化體系、制度和系統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三星集團培育21世紀創新型高端人才的理由如下:
第一,21世紀創新型知識人才能夠“通過改善、開發、革新自身的工作方法,增加附加值”。
第二,21世紀創新型知識人才“通過改善、開發、革新工作方法,獲取新穎的構思,并傾注全力使之商品化,創造具體的商品價值,從而提高自身和公司組織的競爭力”。
第三,21世紀創新型知識人才能夠從“將想法付諸行動和吸取教訓”中得到啟發,在工作中創出經營成果。
第四,充分發揮知識人才的作用,個人通過知識共享,將自身知識轉化為組織知識,否則知識得不到升華和發展,個人將停滯不前。
三星提出了主導21世紀人才的四點特征:
第一,必須是創新型人才。擁有革新和主導意識。憑借意志、忠誠、自信開拓進取,實現夢想,同時以創新思維、挑戰精神引領知識社會。
第二,必須是學習型人才。擁有新時代的知識和信息,為確保核心能力而不斷努力。
第三,必須是國際型人才。為培養國際性能力和素質而不斷努力。
第四,必須是社會型人才。德才兼備,擁有團隊合作精神并履行社會職責。
如上所述,三星集團改變了對21世紀新型人才的判斷標準,采取了一種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旨在通過選拔和安置的變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創造知識的經歷挖掘、雇傭關系以及業績評價等實現企業的創新型知識經營。
《正確的公司治理》
作者:弗雷德蒙德·馬利克
翻譯: 朱健敏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年4月
薦讀理由:
本書是為“實踐者”寫的,特別是為那些想要通過正確而出色的工作認真地完成職責的企業領導們寫的,無論他擔任什么職務,或在行政管理、監事會還是董事會崗位。作者認為某些企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恰好與今天的公司治理所推薦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有必要對當今流行的公司治理進行徹底的改革,以持久實現正確的公司管理。正是因為股東利益要真正得到保護, 投資者應當獲得高回報,所以今天的公司治理需要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經濟學問題的哲學探析》
作者:于光遠
科學出版社 2013年3月
薦讀理由:
于光遠先生是我國改革開放重大歷史決策的重要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人。他率先或較早提出了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處于初級階段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張,并從哲學角度探析了經濟學中的若干基本概念。本書主要介紹了于光遠先生對經濟學領域以及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哲學探析,反映了其在該領域的主要學術思想,本書為于光遠先生多年學術成果的結晶,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新工業革命》
作者:(美)彼得·馬什
翻譯: 賽迪研究院專家組
中信出版社 2013年4月
薦讀理由:
本書認為,人類的制造業已經進入個性化量產階段。這一概念推動了產品多樣化從定制化量產繼續向前發展。這一生產方式甚至用于生產特殊到獨一無二的產品。定制化量產和個性化量產的差別極其細微——豐田生產方式無法為某一單獨客戶定制一款豐田車型,但是個性化量產就可以輕松做到。作者敏銳地指出,在新工業革命時期,開發新概念,加強公司間合作,并將研發成果應用于新產品所帶來的利益將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完美的群體:如何掌控群體智慧的力量》
作者:(澳)蘭·費雪 翻譯:鄧逗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2月
薦讀理由:
作者從研究蝗群、蜂群和蟻群,進而研究人群,揭示了群體運作的三大模式,提出了復雜信息的十大篩選規則,揭開了人類復雜群體行為背后隱藏的簡單秩序,指導人們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淘出智慧的金子。將掌控群體智慧力量的方法分享給大家。讓讀者能夠從復雜性泥潭中掙脫出來,發現復雜中的簡單之美。讓人們相信只要掌握群體智慧,‘烏合之眾就可以變成‘完美的群體,人們就能夠預測和避免各種形式的完美風暴,掌控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