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娟
摘 要:紫砂光貨壺以原料精細、工藝精制、構思精巧見長,光潤平滑、玉色晶光、氣韻典雅。隨著人們審美觀的逐漸改變,光貨壺發展到目前已形成雕塑裝飾、鑲嵌裝飾和陶刻裝飾三大門類。
關鍵詞:紫砂;光貨;裝飾
1 前言
宜興紫砂,以其世間獨一無二的泥料材質、靈活變化的造型深受世人的喜愛,根據造型的特點,紫砂主要分為“光貨”和“花貨”兩大品種,花貨主要以各種動物、器皿、自然界的花草、樹形為基本形體,而光貨壺以原料精細、工藝精制、構思精巧見長,光潤平滑、玉色晶光、氣韻典雅。隨著人們審美觀的逐漸改變,增加了光貨壺單一的造型,發展到目前已形成雕塑裝飾、鑲嵌裝飾和陶刻裝飾三大門類。
2 雕塑裝飾
雕塑裝飾主要是在壺蓋、壺腳、壺嘴、壺把上作為紫砂壺的“蓋鈕”使用,雕塑作品有微形的、小巧的人物、動物、花卉和果品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塑裝飾使抽象的紫砂壺與大自然的具體形體有機結合,富有強烈的層次感和鮮明的對比感,同時也為我國雕塑界的人士提供了紫砂藝術的創作舞臺,使光貨壺的裝飾藝術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3 陶刻裝飾
由于清朝初期陶刻藝術的時興,以及書法藝術的發展,許多制壺名藝人在書法上下功夫,并將書法技藝移植到了紫砂壺上。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茶文化興旺發達,宜興紫砂壺更是成為了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因而,光貨壺的裝飾藝術又得到了新的發展。這階段,我國眾多的書法家、畫家、金石家和許多文人墨客紛紛加入了紫砂壺的陶刻藝術裝飾。
宜興紫砂壺陶刻的藝術題材極為廣泛,山水、人物、花鳥諸圖案應有盡有。陶刻在傳統上有刻底子和空刻兩種。刻底子是指先用筆墨在紫砂壺坯體上勾出書畫圖案,然后依墨跡鐫刻;空刻即是在沒有筆墨圖案的紫砂壺坯體上直接進行鐫刻。刻底子大都采用兩面入刀,空刻則是單刀行走較多。
4 鑲嵌裝飾
隨著歷史的前進、時代的進步和宜興紫砂壺藝術的發展,光貨壺又出現了鑲嵌裝飾工藝。紫砂壺的鑲嵌裝飾與雕塑裝飾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裝飾風格和不同的裝飾手法,裝飾的藝術效果也有各異,裝飾材料也有了質的變化。紫砂光貨壺的鑲嵌裝飾手段,主要有金銀鑲嵌裝飾、色泥鑲嵌裝飾和瓷珠鑲嵌裝飾等。
(1) 金銀鑲嵌裝飾
宜興紫砂壺經過歷代紫砂藝人、書畫家、藝術家和文學家數百年的裝飾藝術追求,使得紫砂壺成為極其珍貴的收藏品,許多達官貴人和富商以擁有一把紫砂壺為自豪。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和富裕,有些人就用金絲或銀絲作為裝飾材料鑲嵌在紫砂壺中,這樣,本來就價高的紫砂壺尤變得更加珍貴。裝飾圖案一般采用由極細的金絲、銀絲組成各種條形圖案,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寫實的,在裝飾過程中金絲、銀絲不能產生凹凸感,應與紫砂壺面完全相平,混成一體。
(2) 色泥鑲嵌裝飾:
紫砂壺的色泥鑲嵌裝飾為一種風格獨特的裝飾藝術。先在光貨的坯體上用刻刀勾畫出有一定深度的圖案,然后將經過細加工過的紫砂泥條嵌進圖案中一次燒成。這種色泥鑲嵌裝飾藝術更能體現紫砂的高雅內涵。在運用這種裝飾藝術時必須注意兩點:第一是要注意紫砂泥條與紫砂壺坯體燒成時收縮性的一致問題,如果泥條與紫砂壺坯體的收縮不同,就會造成開裂;第二要注意各種泥條在鑲嵌時的混雜問題,應該一段與另一段嚴格分開鑲嵌。
(3) 瓷珠鑲嵌裝飾
瓷珠鑲嵌裝飾是最近十多年中發展起來的新穎裝飾藝術。過去紫砂壺雕塑裝飾中小動物的眼睛,都是采用與紫砂壺同類的紫砂泥做成,顏色較相近,不易分辨。現采用的瓷珠裝飾方法是:先將青瓷釉漿料被吸進針筒或眼藥水瓶中,然后擠滴成小珠,干燥后進行燒成瓷珠后,再嵌進雕塑小動物的眼眶內,并與紫砂壺坯體一起燒成,這樣瓷珠就會被緊緊地嵌在小動物的眼中,不會掉出來。使小動物的眼睛發出綠映映的眼光,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