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海市國資委始終重視宣傳輿論工作,近三年來,上海市國資委黨委緊緊圍繞上海國企改革發展的工作大局,堅持通過搭建立體化宣傳平臺,積極做好新聞發布工作,主動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通過完善輿情監測、研判、應對等體制,強化突發事件新聞處置能力;通過抓好各類業務培訓,提升新聞宣傳工作隊伍的素質。為樹立國企良好形象、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穩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刊發此文,對于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視頻會議要求,將產生積極作用。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加強新聞宣傳工作視頻會議,上海市委宣傳部召開了對外宣傳工作會議。為切實貫徹落實相關會議精神和會上傳達的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上海市國資委兩委領導班子就相關精神進行了認真學習。同時,市國資委黨委還組織黨委處室負責人開展了專題學習,并及時向市國資委系統企業作了傳達。在此基礎上,市國資委黨委回顧總結了近三年來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和體會,查找了薄弱環節,明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進展與成效
搭建平臺,完善機制,不斷增強新聞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建立長效性的新聞發布機制。市國資委建立了三級新聞宣傳平臺:一是媒體季度例會平臺,每季度一次,對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在內的平面媒體、電視廣播及網絡媒體全覆蓋,主要發布國資委系統企業改革發展進展情況;二是市國資委門戶網站平臺,及時發布更新國資委最新信息;三是市國資委系統企業報刊網平臺,以各企業報刊、企業網頁為主,集中開展主題宣傳。形成了報紙上有名、電視上有影、電臺上有聲、網絡上有形的媒體、委機關、系統企業的三級立體新聞發布平臺。2009年年底,市國資委舉辦了首次新聞媒體例會,在媒體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目前,新聞媒體季度例會已經成為市國資委兩委新聞發布的重要平臺之一,已先后成功召開了12次。期間,為體現“多宣傳國有企業”和主動服務企業的理念,我們邀請部分企業共同參加新聞媒體季度例會,先后有7家集團的黨政領導在這個會議平臺上介紹了本集團企業改革發展情況。據統計,每次例會均有近30家主流媒體參加,媒體原發性報道次數累計達120余次,轉載報道次數逾160多次。
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按照市政府新聞辦的要求,結合委內相關人員工作變動等情況,2011年度市國資委調整了新聞發言人班子,加強人員的配備,明確了由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分管,由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擔任新聞發言人,黨委宣傳處、辦公室和研究室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發言人助理,并配備聯絡員,新聞發言人班子形成機構有分工、有協作,工作有計劃、有秩序的保障機制。同時,市國資委在門戶網站上公布了新聞發言人小組電話,設立專門電話、配備專門工作人員統一接受新聞采訪,確保回應及時準確。
規范媒體采訪制度。我們印發了《市國資委新聞媒體采訪報道流程》,制訂了統一的《市國資委新聞媒體報道申請表》和《市國資委新聞媒體采訪申請表》,規范新聞采訪報道工作。針對不同層次、性質的媒體,我們采取了分層分類的服務方式。我們建立了囊括30余家中央駐滬及上海主流媒體的媒體資源庫,與他們保持熱線聯系,及時為他們提供信息資源,深受媒體的好評。
健全突發事件新聞處置工作機制。注重強化動態監測,準確研判重要輿情。在常態運行下,主要由宣傳處、辦公室、研究室等分工負責形成輿情監測和研判的機制。宣傳處由專人負責搜集有關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聞,著重把握媒體關注的重點和熱點;辦公室通過網絡抓好輿情監測,編輯《輿情摘編》分送委領導參閱;研究室根據國內外經濟的走向,在《領導參閱》中開辟“綜合分析”欄目,對媒體報道的重點新聞從經濟角度形成分析與建議。這些都為提前策劃應對,確保輿情應對及時有效夯實了基礎。在輿情應對和危機處理的實踐中,根據新的情況和新的要求,逐步細化、完善和規范了相關的工作流程。三年來,我們堅持突發事件新聞“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主動服務企業,切實抓好協調,共妥善處理了35起突發事件。
建立業務培訓機制。三年來,我們注重將培訓工作常態化、規范化。不定期邀請市政府新聞辦、復旦大學、上海電視臺等專家,重點圍繞新聞宣傳基本知識、如何運用新聞規律、處理好新聞突發事件進行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新聞應對專題培訓。通過培訓和交流,進一步掌握新聞發布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熟悉新聞突發事件的處理及應對媒體的策略,提高了市國資委系統新聞宣傳工作隊伍的新聞發布、形象宣傳和輿情應對等能力。
多線并舉、精心策劃,不斷加大對國資國企的正面宣傳力度
開展“東方網”訪談活動。我們結合實際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與東方網合作開展了兩次系列訪談,先后共邀請了23家企業的領導參加訪談,形成473萬次的網頁瀏覽量,在線用戶達27萬人,網民提問數達3 200余個,向公眾充分展示優秀國有企業家的風采和上海國企的發展成果。2010年7月4日,市委市府《外宣通訊》以“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展示國企嶄新形象”為題對市國資委的網絡系列訪談情況予以高度評價。2011年初,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與開局,立足上海,放眼海外,策劃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東方網主題訪談活動。
開展“上海企業在海外”大型實地采訪報道活動。2011年,市國資委與《解放日報》共同精心策劃,開展了“上海企業在海外”大型實地采訪調查系列報道活動,歷時10個月之久。7個調查組、30多名成員,追隨上海各大企業,足跡遍布五大洲、行程十萬公里,真實記錄下上海企業的海外征途。從8月中旬開始,《解放日報》在頭版連續推出上海企業在海外系列報道,先后對上汽、電氣、光明、錦江、建工、水產、國盛所屬上海家化等8家海外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刊發了16篇專題報道文章。2011年11月2日,市國資委和《解放日報》社聯合舉行的“上海企業在海外”高峰論壇暨海外實地采訪調研新聞稿集《征途——上海企業在海外大型調查紀實》正式出版儀式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海大型國企負責人和經濟學家一起,共同為上海企業的海外生存把脈。市委宣傳部以《解放調查“上海企業在海外”為轉型發展提供范例》為題進行了總結,給予了高度評價。
開展“尋找海派企業創新之魂”主題系列宣傳。2012年市國資委和《解放日報》社再度聯手,共同組織開展“尋找海派企業創新之魂”主題系列宣傳。4月份啟動以來,對“回力”“雙錢”“光明”“三槍”“大白兔”“蜂花”“梅林”“龍虎”等上海傳統知名品牌作了專題報道。涉及市國資系統的9家集團和23個國有企業知名品牌,共刊發27篇整版報道,并聯合《解放日報》社共同舉行“海派企業創新沙龍”。這項活動深受企業歡迎并得到市委宣傳部的高度肯定,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督查組進行了書面總結講評。
開展“上海國資·黨建”主題宣傳。借助《解放日報》這個黨報平臺,開辟了“上海國資·黨建”專版,強化對黨建工作進行專題宣傳。2010年緊扣世博主題,重點策劃宣傳報道了“世博50天臨戰動員”“用好世博成果,謀創新促發展”市國資委黨委世博園區現場中心組學習會等主題活動。2011年年初,市國資委所屬9個窗口行業單位系統企業,在《解放日報》專版集中公開承諾,承諾由黨員帶頭,開展“創先爭優,為民服務”的黨員亮牌承諾實踐活動;年中,《解放日報》2個專版跟蹤報道了市國資委窗口行業單位黨員承諾活動效果。2012年,先后刊發了“企情民意氣象站”云涌百聯、上海建工一建集團黨委把項目黨建轉化為發展優勢紀實等8篇整版宣傳,集中報道市國資委系統企業黨建的經驗做法。
宣傳報道國資國企重大活動。堅持邀請主流新聞媒體參加市國資兩委召開的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科技創新大會等重要會議和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在各類新聞媒體上報道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新聞信息560多篇,其中,在《解放日報》頭版刊登26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頭條1個;《解放日報》整版32個,《人民日報》整版1個。如,在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前后,積極策劃做好企業穩增長、推動科技創新的新聞宣傳工作。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日報》等7家主流媒體記者,深入城建、上汽、東浩、東方國際、國際港務、臨港、華誼、上實上藥、電氣海立等9家集團進行集中采訪。《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勞動報》《新華社每日電訊》等媒體先后以專欄或綜述性文章進行了報道。
注重聚焦、加大宣傳,提升國企典型人物的影響力和引領力
評選宣傳20名市國資委系統新世紀最具影響力先進人物。2011年6月,結合慶祝建黨90周年重點節日節點,市國資委在全系統評選“新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先進人物”的活動中,策劃以網絡海選方式引吸了6.8萬人到市國資委門戶網站上投票,在網上發布市國資委各行業百名人物的先進事跡,出版《力量·支柱·基礎》畫冊,讓廣大上海市民真實地感受到這些先進典型的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在平凡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
宣傳市國資委系統黨員勞模。去年在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和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與《勞動報》社合作開展“迎接黨的十八大·市國資委系統黨員勞模風采”的宣傳報道工作。對我委系統的李斌、馬衛星、徐小平、朱慧慧、李君、劉恩芳、葛以衡、王德潤、樊水玉、馬海燕、袁芬11名市國資委系統黨員勞模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報道。與《解放日報》社做好“創一流業績、為黨旗增輝”宣傳報道工作。5月14日起至17日,《解放日報》集中宣傳了市國資委系統一批(4個集體、12名個人)生產第一線的黨員、勞模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先進事跡,較好地展現了市國資委系統黨員核心價值觀及先進性的主題。
依托市委宣傳部“走進他們”欄目宣傳典型人物。通過上海市委宣傳部“走近他們”品牌欄目,通過《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臺等三報二臺,先后對光明集團的“都市菜園子”、上海實業的華氏大藥房的樊水玉、上港集團張彥等進行了集中宣傳。
開展“城市新印象”主題宣傳。扎實做好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的“城市新印象(2007—2012)”主題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對市國資系統進入“五個十大”的候選項目在市國資委外網、官方微博、企業報刊網等進行集中宣傳。市國資委系統的“啟動上海新航程——亞太航空樞紐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藍領楷模——李斌”等17個項目分別入選5大系列50個項目。此次入選項目約占全市入選總數的34﹪,位居前列,市國資委黨委宣傳處也因此榮獲了“優秀組織獎”。
存在的問題
上海市國資委新聞宣傳工作總體上較為有序和高效。但是,對照國資國企創新發展和中央及市委領導的要求,仍有一些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工作發展不夠平衡。從點上情況看,市國資委系統部分企業在新聞宣傳工作機制體制、輿情應對意識及技巧等方面還存在著“重視不夠、應對不力、準備不足、反應不快”等現象,新聞宣傳工作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工作管理不夠流暢。在具體輿情應對中,部分企業集團沒有設立宣傳部門,對外宣傳和輿情應對工作設在辦公室或者公關部等其他行政部門,上下工作聯系的渠道較難體現合理與一致。
工作手段不夠豐富。新聞媒體例會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利用這個平臺,在聯系媒體與服務企業方面有所成效,但也逐漸感到在發布形式上比較單一,如何用好網上發布等形式來充實新聞發布的形式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危機應對不夠專業。目前,不少輿情的發現與處置還是自上而下的,企業對信息的反應有時滯后。在具體應對處置過程中,在新聞發布、事態控制等方面的策略與技巧還比較缺乏,把握工作主動性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聞把關難以準確。隨著系統企業整體上市的數量漸多,在把好數據和信息披露的規范性、適時性上還必須進一步將關口前移。相關職能處室在新聞發布內容的把關上受資源約束,很難精準,更多的還是原則把關,必須強化企業負責。
下步工作思考
在下步工作中,市國資委黨委將以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強改進國有企業新聞視頻會議和中央領導批示精神為重點,結合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實際和新聞宣傳工作的特點,不斷增強責任意識、主動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深化推進市國資委系統的新聞宣傳工作。
創新新聞媒體例會形式。保持與新聞媒體一年四次的溝通機制不變,在具體形式上創新完善。在年末和年初兩個重要時間節點,繼續以會議形式進行新聞發布。同時,在五月份、十月份根據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點、熱點工作,分別組織和邀請新聞媒體去企業集團(含二層次企業)實地參觀,并由相關企業作信息發布,確保與媒體溝通的常態化。
理順危機應對工作相關機制。新聞輿情處理、應對不是宣傳部門“單打一”就能解決的,更多地要依靠各相關部門的支持。建議就輿情監測及研判、事件處置的業務指導、應對過程的協調服務等,要進一步明確為主的部門,形成分工更明確、責任更清晰、合作更緊密的格局。
建立與新聞媒體等相關方良好的合作工作機制。在新聞宣傳中,既采取新聞發言人單獨發布相關信息的方式,也邀請與發布主題相關的業務處室負責人參加發布會,隨時準備回答媒體提出的問題;采訪現場發布新聞的同時,也采取書面發布的形式,針對新聞發言人不便接受采訪的情況,就一些重大問題以書面的方式提供給媒體。上海國資“十二五規劃”出臺后,不少媒體對“十二五”規劃目標進行猜測報道,為此,新聞發言人班子專門確定口徑,對各類媒體的采訪予以書面答復,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媒體對國資國企重組整合的“好奇”心,滿足了其報道的需求。因此,為媒體記者辦實事、解難題,真心為他們服務是建立與新聞媒體等相關方良好的合作工作機制的前提和基礎。
運用“上海國資發布”微博發布新聞。在微博的輿論場里,關于國資國企的正面聲音太少,一有風吹草動,以點代面、以假亂真的聲音太多,國資國企很容易受到攻擊。市國資委“上海國資發布”政務微博于2012年3月23日正式上線。目前運行情況良好,基本發揮了政務微博公開政務、溝通民意、回應輿論和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用。系統有21家企業單位開通官方微博,形成了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信息的微博發布群,為推動上海國資國企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加強新聞發布工作隊伍建設。做好新聞發布的關鍵是必須要有一支政治敏銳性強、專業素質高、具有宏觀把握能力的工作隊伍。這就需要我們以各種形式開展業務知識培訓,不斷加強國資系統企業新聞發布隊伍建設和能力提高,滿足經濟發展、黨建創新對新聞發布工作提出的持續提升的要求。不斷加強各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新聞發布工作隊伍的建設,必須以各種形式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打造一支“想干、會干、能干”的工作隊伍。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