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于1952年,60年來形成了優良的企業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2008年,公司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以下簡稱集團)重組聯合后,堅持以企業文化為引領,走上了轉型發展的“快車道”,截至2012年年底,規模效益上已相當于再造了“三個新中輕”。2013年2月,公司被國資委命名為“中央企業企業文化示范單位”。這充分體現了國資委對通用技術集團、對中輕公司企業文化工作的肯定。
與時俱進的中輕文化
20世紀90年代,公司提出了“團結、開拓、信譽、效益”的企業精神,江澤民同志曾親筆題詞予以肯定。2002年,公司全面啟動了企業文化建設工程,于2004年初形成了以“不斷追求新境界”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文化體系,是當時較早系統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央企之一。
2008年10月,公司與集團重組聯合后,公司采用多種有效方式積極主動融入集團企業文化,廣大干部員工在潛移默化中牢固樹立了“進入通用門,就是通用人”的意識,提高了貫徹執行集團戰略及文化的自覺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賀同新在集團工作年會上稱“中輕公司與集團在文化融合上的態度是積極主動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最大限度凝聚力量實現轉型升級新突破,在公司潘旺總經理的倡導下提出了“內和外爭”的新理念。
2010年以來,在集團的戰略部署下,通用國際貿易公司、通用南非公司、通用煙包公司先后劃歸中輕公司。公司遵照賀同新董事長關于“建設與集團轉型升級相適應的企業文化,提升集團軟實力,推動集團科學發展”的指示精神,一邊在企業文化融合上下真功夫,一邊啟動了企業文化創新升級工程。為盡快實現雙方業務、人員和文化的融合,公司以“融合、凝聚、發展”主題活動貫穿始終,使雙方以最短的時間渡過了文化上的“磨合期”,而且重組后的新通用國際公司當年實現扭虧為盈,現在以良好發展態勢成為通用國際戰略業務單元的重要成員;通用南非公司成為中輕公司開發非洲大宗商品市場的“橋頭堡”;煙包公司與中輕公司塑料化工業務形成了良性互補,均成功實現了“平穩過渡、友好相處、融為一家”的預期目標。
2012年初,公司形成了以“內和外爭”為核心理念、以“不斷追求新境界”為企業哲學、以“積極參與解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資源保障問題”為企業使命的新理念體系。升級后的理念有繼承、有創新,與2004年版相比理念精簡到了10條,但更加貼近戰略、貼近實際、貼近員工,尤其注意用企業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和個性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總經理潘旺上任后把企業文化列為“一把手工程”,在每年一度的企業文化宣傳月啟動儀式上,他都要登臺作企業文化主旨宣講。黨委書記阮光積極倡導“快樂工作、精彩生活”,引導員工養成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公司領導班子統一、高效、和諧、堅強,重視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并能夠身體力行,成為帶動公司轉型發展的“火車頭”。尤其公司主要領導帶頭宣講,使企業文化宣貫和融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輕文化深度融入經營管理
集團李讜總經理指出,對于一個立志“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工貿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而言,文化更是一種生產力,深深熔鑄在企業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推動企業文化落地生根,公司以理念創新為切入點,以機制制度為基礎,確保企業文化融入轉型、融入經營、融入管理,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牢固的思想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融入轉型,聚焦企業發展戰略。公司的企業文化升級工程著眼于構建與轉型升級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在理念形成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公司已由傳統的外貿企業向大宗原材料和資源性商品供應商轉型的發展現狀,在集中群眾智慧的基礎上,確立了“積極參與解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資源保障問題”的企業使命、“成為資源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和貿易集成服務商”的企業愿景和“開拓市場、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共享成果”的經營理念。企業愿景體現了對企業發展戰略的聚焦。核心理念“內和外爭”是基于轉型升級的背景提出來的。過去公司的經營以輕工產品及制成品的進出口為主,由于市場門檻低,加上外貿經營權的放開,致使各類競爭對手與我們爭市場、爭客戶、爭資源,同時,由于輕工產品大多為“小、散、雜”商品,公司內部子公司商品之間的重合度高,使得交叉經營、內部競爭現象時有發生。而且業務基本控制在業務員手里,經常發生業務員走業務也被帶走的狀況。在這種情勢下,只有轉變觀念、轉變方式才有出路。“內和外爭”講的是,企業只有內部和諧、健康、團結,才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外部市場的競爭,對外發功才具有爆發力、沖擊力、競爭力。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絕大多數時候人們會有意無意地避開“爭”這個字,但同時大家也心知肚明——市場、話語權、發展先機和發展空間這些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要素不去“爭”,是不會有人拱手相贈的。目前,占公司銷售收入九成以上的大宗商品業務,除了個別商品有歷史繼承以外,無一例外都是從零做起、白手起家、有些甚至是“虎口奪食”爭來的。但公司“外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不僅僅是為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是參與到解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資源保障問題上。把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擔當融入文化理念并付諸實踐,鮮明地體現了公司作為央企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境界。
融入經營,轉變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
一是以文化為引領,強化“全局一盤棋”的戰略運營模式。在集團轉型升級戰略的指引下,公司圍繞“全局一盤棋”的經營管理并舉的管控模式,對全局性、方向性和長期性的重大經營管理事項進行了梳理和戰略部署,初步搭建起經營管理并舉的基本框架,通過系統設計實現資源整合、價值創造和業務集成功能。
二是以文化為引領,經營商品和范圍突破傳統局限。秉承“內和外爭”的核心理念,公司已由過去傳統的外貿企業逐漸轉型為主營大宗原材料和資源性商品的供應商,大宗商品由過去紙漿一個品種發展到現在包括銅鋁鋅等有色金屬、鉻錳等礦產品、可可豆、聚乙烯、聚丙烯、己內酰胺、硼系化工品、陶瓷研磨介質、石材、木材、水產品、乳制品、芝麻、橡膠、棉紗等在內的在細分市場擁有一定話語權和競爭優勢的系列品種,其營業額已占公司總營業額的九成以上。
三是以文化為引領,經營模式和經營手段發生巨大變化。在“開拓市場、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共享成果”的經營理念指引下,公司戰略路徑日益清晰,經營板塊架構逐漸明確,戰略業務單元相繼推出,供應鏈建設加速推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公司從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大局出發,開展商品和業務布局,審慎把握大宗資源商品的國內外市場走勢,推進業務結構優化和商業模式創新,產業化、專業化、國際化運作能力不斷增強。公司以供應鏈建設與管理為紐帶,打造戰略業務單元核心競爭力,“平臺、鏈條、網絡”建設取得實效;已由過去相對單一的自營、代理、合作進出口一般貿易發展到投融資相結合、大宗商品經營和發揮其金融屬性相結合、國內外一體化經營相結合、進口—加工—物流—銷售供應鏈建設和管理相結合的多種經營模式并舉,公司的經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
融入管理,創新管理模式。
一是以文化為引領,管理模式和方式發生根本改變。以“科學規范、優質高效”的管理理念為準繩,公司領導班子以身作則,從管理型轉向經營管理并舉型,精益管理融入經營全過程,制度化管理與人本管理有機結合,科學化、體系化管理架構正在形成。在導入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后,不斷改進和完善業務、財務和管理制度三個核心流程;為確保企業戰略的貫徹落實,試點推行平衡計分卡管理;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和防患未然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中輕”建設大力推進……總之,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創新使管理質量、效率和水平及風險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以文化為引領,管理提升進入新境界。公司完成了對所有境內經營單位、重點職能部室以及在港機構的主業梳理工作,提出了《中輕總公司大宗及資源商品三級結構分類》,總結出公司當前經營的14大類、37種三級大宗及資源商品,按照商品的結構分類,初步建立分類分級統計模型,為總公司的未來經營管理并舉工作建立了底層數據庫。同時,以建立一套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風險管理相結合的決策支持信息化系統為目標,建立了風險控制和信息化建設框架,制訂了《中輕總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系統操作手冊》,財務系統更新換代及ERP試點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相關系統成功上線運行。此外,財務管理由職能型財務管理逐漸轉型為經營型財務管理,財務工作的價值創造能力不斷提高;以對標工作為活動載體,基礎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以文化為引領,制度建設向深度和廣度推進。對照文化理念,公司對現行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訂,出臺了新的《職工手冊》,并在制度建設上提出了對標進位的新任務。勇于挑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就企業文化如何融入中心并實行量化管理開展了有益探索,在試運行兩年的基礎上,正式發布了《企業文化學習踐行獎實施辦法》,建立了企業文化量化考評標準和模型。從公布各單位近兩年的綜合排名情況后的群眾反映來看,大家對這個辦法是十分認可的。今后公司評選企業文化踐行獎將以此為依據,從而建立了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各單位在踐行企業文化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激勵了先進,而且鞭策了后進。這一辦法的出臺,充分體現了企業文化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精神,標志著公司進入了企業文化管理的新階段。同時表明,企業文化工作可以通過管理提升不斷增強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從而為打造企業軟實力奠定牢固的機制制度基礎。
四是以文化為引領,人才強企興企戰略穩步實施。隨著公司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大批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加盟中輕團隊。大家對公司“因你更精彩”的人才理念高度認同。黨委推行“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的“雙培工程”有力度。公司通過公開競聘選人用人形成機制。公司的人才梯隊日趨合理,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一大批70后、80后青年員工以轉型升級為舞臺,在企業文化的感染和引導下,迅速成長為各個崗位的業務骨干乃至領軍人物。公司人力資源工作努力尋求人力信息、搶挖人才、干部梯隊、激勵機制、考核方式、全員培訓“六個突破”。其中激勵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尤其實行企業年金制度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使內部環境得到了極大優化。
中輕文化建設的成效
從“不斷追求新境界”到“內和外爭”,中輕文化增強了公司的軟實力,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引領轉型發展作用日益凸顯。中輕人以企業文化為引領,解放思想,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大膽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公司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取得長足進步,2012年公司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經營業績依然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提前實現了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利潤總額突破3億元、國際貿易額突破30億美元的戰略目標。已連續四年獲得集團突出業績貢獻獎。公司再次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榮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13名和中國服務業500強第99名,比2011年首次入圍時名次分別上升了121位和33位。
賦予新時期黨建工作以新的內涵。企業文化建設被納入黨建、創先爭優、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格局中予以重點推進;列入創先爭優和學習貫徹十八大“四項工程”(“能力提升、業態轉型,堅強領導、高效團隊,加強黨建、雙培育才,文化引領、和諧共贏”),其中《“文化引領、和諧共贏”工程實施意見》奠定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滾動發展規劃的主基調,明確了過去三年及今后三年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步驟。
營造氛圍更加積極健康和諧。覆蓋全員的學習陣地使學習型組織建設蔚然成風;形式多樣的活動陣地豐富了員工業余文化生活;全方位的輿論陣地發揮正面引導作用;以實踐為基礎的課題研究陣地推動實際工作。
贏得各方面的廣泛贊譽。
一是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除獲得國資委和集團的一系列榮譽外,近年來公司還入選了中央電視臺等單位發起的“大學生最滿意的誠信招聘雇主100強”評選榜;連續兩年被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版)評為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之一。
二是廣大干部員工對企業文化滿意度和認可度較高。2005年以來公司先后經歷了大小五次重組,每次重組都始終抱以尊重和包容的態度,堅持以“融合、凝聚、發展”為懷,精心部署,有情操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開展的企業文化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97.38%的調查對象認為公司的文化氛圍是“激情、青春、活力”“和諧、積極、健康”“心齊、氣順、快樂”“務實、有序、高效”;98.65%的調查對象認為,在公司工作能得到自我提升和良好的職業發展。廣大干部員工對企業文化融合狀況及重組聯合后整體效果的評價均達到98.65%的較高滿意度,對企業文化升級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9.32%。
三是員工的精神飽滿,幸福感較強。無論“民生中輕”工程建設,還是“快樂工作、精彩生活”氛圍的營造,以及“美好中輕、美麗中輕、美麗中國”主題活動的開展,員工在快樂文化氛圍中共享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提高了員工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推進了幸福企業建設。公司員工士氣高昂,對公司充滿自豪感。
我們堅信,在集團企業文化的統領下,全體中輕人必將繼續發揚臥薪嘗膽、奮發有為、和諧共贏、創新進取的精神,以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譜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