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斌
多年來,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上看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企業缺乏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識,對企業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認知不足。尤其是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晚的企業對文化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認為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沒有什么關系。個別經營者只關注眼前利益,不關注社會效益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沒有認識到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文化的競爭,建設企業文化存在“五缺”:缺少規劃、缺少機構、缺少經費、缺少陣地、缺少活動。對此,民企應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
注重改進家族式文化,進行企業文化創新。要對傳統的家族血緣文化進行理性的變革,在不斷弱化家族意識的基礎上促成企業理念的變革,完成從習慣的人治向現代的、科學的、法治的轉變,實現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建立科學的治理機制。要樹立“分權”基礎上相互協作的意識,在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時應把人當做具有平等的現代人格權利的主體來對待,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要學習借鑒優秀企業的先進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和營養成份;要引入“學習型組織”的理念,通過構建“學習型組織”,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團體學習”的氛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注重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綜合素質。私營企業家要摒棄偏見,為自己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而脫貧致富,為自己依法納稅為國家為社會創造了財富而感到光榮;堅定自己在私營企業領域創一番大業的理想,并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要通過自學或進修,努力掌握現代化大生產乃至進行國際化經營所必備的財務知識、金融知識、營銷知識、法律知識和外經貿知識,熟悉本行業的技術標準、行業規范、發展趨勢,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
注重培育民營企業的特色文化。要在全面客觀調查的基礎上,用創新的理念結合本企業的行業特點、歷史、文化、經營內容和戰略方針等諸要素,對企業內部現有文化基礎和文化條件、企業外部文化環境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全面詳細診斷,在此基礎上對企業文化進行整體設計,精心概括提煉出本企業的理念,并將這些管理理念灌輸和滲透到企業精神中,形成獨具個性的適合本企業的特色企業文化。要明晰企業文化體系的內容和結構,對企業的"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進行系統的梳理、歸納和提煉,使其形成系統的、規范的體系。要使企業文化的意義層面與操作層面有機結合。不僅要構建企業文化的意義符號層面,更要針對企業的操作層面,使意義體系具有可操作性,促進企業更健康、更具活力地發展。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發展思想內容。民營企業形象建設應當堅持民族化、個性化、社會化和標準化。要堅持“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承諾“今天事、今天辦”,為廣大用戶精心工作、熱情服務,使用文明語言,和用戶交心、貼心,依靠廣大用戶。
注重制度建設,保證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健康發展。要把企業文化建設與制度創新結合起來,以企業文化創新為載體推動制度創新,通過制度和紀律的約束,使企業全體員工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企業文化積淀。要建立企業文化培訓制度,完善教育培訓制度要把著力點放到員工思維方式的改進和能力的提高上,營造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文化氛圍上。要把共同愿望、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這一體系作為培訓的基礎內容,進行長期的灌輸,達到全體員工對行為文化基本價值理念的認同。要建立內部晉升淘汰制度,把是否適合企業文化作為內部晉升、淘汰的條件之一,“讓合適的人上車,不合適的人下車”,以此凈化企業文化。企業家要將企業文化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組織的結構設計、組織的系統和程序中,并帶頭執行。
注重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有機結合。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努力把企業文化建設與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管理的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企業管理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在企業文化的創新中,緊緊圍繞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來進行企業文化的創新。在企業文化內容方面,把企業文化建設與制度管理緊密結合,在企業管理中實施質量意識,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以良好的質量和信譽在社會上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以企業文化為指導、以挖掘員工的潛力創名牌形象為內容,搞好國內和國際市場營銷體系等企業文化建設,使民營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