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明
如果問我對新西蘭什么地方的印象最深刻,我的答案是:“沒有。”如果問我對新西蘭什么地方的印象最模糊,我的答案同樣是:“沒有。”因為在新西蘭每一天的旅行中,我都是在驚艷中度過的。
有人非要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南半球的島國,我想來想去,也只有新西蘭官方的旅游宣傳口號最貼切:100% PURE(百分百純凈)。
驅車從基督城沿著南島73號公路往西海岸走,一個拐彎之后,一大片濃烈而清澈、飽滿得簡直讓人窒息的藍色忽然出現在眼前。啊,大海!雖然之后我們的行程基本上都是沿著海岸線走,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海,但新西蘭的海百看不厭,怎樣看都覺得美……同伴回來后QQ簽名直接改成:新西蘭歸來不看海!
這張照片拍的是布拉夫(Bluff)的斯特靈角路牌(Stirling Point Signpost)。雖然這里并不是新西蘭最南端的海角,但新西蘭人習慣用“從雷思加角到布拉夫”這句話來表示新西蘭的國境,而且新西蘭一號國道的南部終點就在這里,所以給人的感覺就像到了這個國家的盡頭。
離開布拉夫,一路觀賞著我見過的最美的日落,來到了南部海岸的懷帕帕角燈塔。這是一個已經很破舊,但還在使用的燈塔。1881年這里發生了一次很嚴重的海難,SS Tararua號航船在這里不幸沉沒,131人全部溺亡,于是1884年在這里修了這座燈塔,每天迎送著來往的船只。
新西蘭海岸線上的燈塔眾多,最讓我向往的是格納特角的這座燈塔。原因無他,只因它曾出現在偉大的史詩魔幻電影《魔戒》中。這部電影讓全世界人見識了新西蘭的美景,許多人懷著尋找“中土(Middle-Earth)”的愿望來到新西蘭,當然我也不例外。
來到格納特角的這天是陰天。燈塔沒有我想象得那么雄偉,但我不失望,畢竟我站在這里了。陰沉沉的天,給眼前的景色又增添了幾分魔幻的味道。
有著魔幻味道的又豈止這里。
高高聳立的庫克雪山(MT COOK)海拔3755米,是新西蘭以及大洋洲最高的山峰。毛利人叫它歐拉奇,是“穿云之山”的意思,同時也是毛利神話里一位祖先的名字。而在《魔戒》里,它是“中土世界”的“迷霧山脈”。
我真心羨慕那些牛羊,可以天天對著庫克雪山,喝著最干凈的水,在陽光下撒歡。
鐵卡波湖(Lake Tekapo)也是《魔戒》的重要外景地之一。它位于奧拉基麥肯奇國際黑暗天空保護區內,這里是地球上環境最佳的觀星地點之一,可以常年觀測到銀河系的衛星星系——麥哲倫星云,這是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云。
可惜的是,我來到這里的那個晚上是陰天,沒能看到最美的星空和銀河。但鐵卡波湖那明亮的藍色、精致的好牧羊人教堂、盛開的魯冰花和濃烈得讓人嫉妒的秋色,足夠讓我一生懷念。
我在新西蘭看到的每一個湖,都像一塊晶瑩剔透的藍寶石,透明,純凈。
而在湖畔的森林里漫步,陽光透過樹葉隨意灑落在身上,青苔柔軟,蘑菇妖艷,醉人的清風緩緩流動,總讓我想起電影《魔戒》里精靈女王的領地“洛絲蘿林”,甚至是……阿凡達!
最接近阿凡達的魔幻感覺,是在霍基蒂卡(Hokitika)的一個山谷所經歷的。那夜,我們把車停在路旁,打著手電走進山谷,然后關上手電,奇妙的景象出現了:黑暗中,星星點點的藍光包圍著我……那是一種叫Glow Worm的螢火蟲,跟中國的螢火蟲(Firefly)不同,新西蘭的Glow Worm是不會飛的。它們在巖石上、樹葉上閃閃發光,不計其數。我就像是一個迷路的小孩,不小心闖進了童話故事里藍色精靈的棲息地。
這樣的情景無法用相機記錄下來,但這樣的經歷已經讓人心滿意足了。
在新西蘭旅行,有時我會嫉妒這里的野生動物,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擔心人類的傷害。
在達尼丁的奧塔戈半島上,人們可以近距離觀賞大量野生動物,包括信天翁、企鵝、海狗、海獅等,當然企鵝是最吸引人的。我們靜靜地坐在海灘上,等待企鵝從海里歸來。旁邊會有義工提醒游客不能發出聲音,不能用閃光燈拍照,否則企鵝受到驚嚇后會不敢回巢,這樣小企鵝就有餓死的可能。沒多久,一只黃眼企鵝一擺一擺地從海里走上沙灘,看到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它小心地試探了一下,感覺我們并不會傷害它,就大膽地從我們中間走過去,一直走向沙灘邊緣,消失在灌木叢中……更多的企鵝回來了,它們一只只從我身旁慢慢走過,回到自己的巢中。
這里幾乎所有的動物都不怕人,該玩的玩,該覓食的覓食,該抓癢的抓癢,好像旁邊來來往往的游人和它們沒有任何關系。置身這樣和諧的場景,我的心靈也不知不覺得到了凈化。
我在想,有了純凈的心,才會有真的純凈吧。在旅行的12天里,我總是被新西蘭人的熱情所感染,也常常因他們的熱心而感動。
那天我們趕到一個小鎮的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只看到一家小超市還在營業,于是先進去買點吃的。營業員見到我們,主動和我們聊天,問我們來自哪里,要去什么地方。得知我們準備投宿,她告訴我們,因為是復活節假期,旅館都已經關門了。正迷茫的時候,她說:“我幫你們試著聯系一下旅館吧。”說著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終于找到了一家也在放假中的旅館愿意收留我們一晚,怕我們不認得路,她還畫了一張地圖給我們……
而在另一個濃霧彌漫的夜晚,我們又一次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無奈之下去敲路邊小村莊一戶人家的門。主人開門后,面對五個陌生的中國人,先是驚訝,然后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去坐。我們問他附近有沒有旅館,他略一思索,告訴我們他有一間房子剛剛裝修好,可以讓我們住一晚,只要我們離開時收拾干凈就好。一直記得那晚我們和他們一家人烤火聊天,他家的三個孩子好奇而靦腆地看著我們……那個霧夜潮濕陰冷,但我們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