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興趣班如雞肋
我花了近萬元,為5歲的兒子報英語興趣班。每次上課他倒是高高興興地去,但學了好幾個月,就知道說“NO!”兒子對其他科目都很感興趣而且學得不錯,但學英語就是不靈。不讓他學吧,他不干,讓他繼續學呢,錢等于打了水漂兒。該怎么辦呢?
你的孩子真可愛!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高高興興”地給家長學會了一個 “N0”;可家長卻用了“幾個月”才學會問“為什么”。每個人天生就有對不同學科的優勢,當然也有各自的弱勢。你的孩子在5歲這個年齡段,對英語“就是沒興趣”,又何必勉強他呢?這么小的孩子,千萬不要勉強他學不想學的某一項知識(尤其是他將來必須要學的主要科目)。一旦他厭煩了,將來真正要去學習時,他就會很排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懂學習是為什么,對知識根本沒有任何概念。填鴨式的教育,必然導致有一天他見到此“食物”就惡心想吐。
聰明的家長不是讓孩子背多少首唐詩,學會多少數學,背多少單詞,學會幾種樂器,而是根據他的年齡特點,培養他對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為將來坐在課堂里打下良好的基礎。
奢華的生日聚會辦不辦
8歲女兒受邀參加同學的生日會,回來后也要求我在她生日時搞一個生日聚會,還規定買什么牌子的蛋糕、去哪個酒店吃飯,請多少同學。我覺得這樣不妥,不希望助長她的攀比習慣,但該怎么跟女兒解釋她才能接受呢?
8歲的孩子就有這樣成人化的攀比心,絕不是一個“同學生日聚會”就刺激出來的毛病。一種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虛榮心的形成也不是一朝鑄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比別人的孩子有優勢,不斷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已經是每個家長慣性的潛意識。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有攀比心和虛榮心。夫妻二人應該坐下來,好好反省一下:我們平時是如何行事為人的?我們是否一致強調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好?想清楚了,再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問女兒“為什么要和同學比?”她也許會答:“不如同學會被同學笑話。”如果她答不出來,你可以替她說出來。然后告訴她:“能笑話你的同學,一定是愛慕虛榮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定不會踏實學習,更不會有出息,將來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哪里還有資本和別人比?”其次,明確告訴孩子:“生日聚會不能按你的意思來辦。”讓孩子學會接受有人對她說“不”,她也許會哭鬧、委屈,但8歲的孩子已經有基本的思考能力和是非對錯分辨力,相信久而久之,她不會再這樣一味攀比,而是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
成為“宅男女神”的女兒
傷不起
最近,上高三的女兒迷戀在網上發布照片,都是化了濃妝扮可愛、裝萌的照片,這些照片還引來很多跟帖,說女兒是“新一代宅男女神”,她那個得意啊!原來一直打算大學學經濟,現在突然跟我說要進軍演藝圈,即使考不上戲劇學院,憑她的美麗和人氣也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我該怎么讓她放棄這荒唐的想法?
對于學生而言,高三是十幾年馬拉松式寒窗苦讀最后沖刺的關鍵時刻,你女兒還有閑情逸致在網上“發布濃妝扮可愛、裝萌的照片”,可見,她“原來一直打算大學學經濟”的理想可能只是個幌子。現在,她在網上發布照片“試水”后,被追捧為“宅男女神”,她當然會覺得,不通過寒窗苦讀,靠自己的美麗和人氣,也能成就很好的人生。
其實,她有這樣的荒唐想法,除了虛榮心作祟,也與社會上一些年輕女孩沒通過努力學習考大學,而是靠選秀、競賽的捷徑就能名利雙收的現象有關。一個自身條件不錯,形象又備受追捧的高三女孩,怎能不為此動搖呢?所以,家長應該對此表示理解,不妨告訴她,其實她被封為“宅男女神”,父母也很驕傲。這樣,女兒就愿意和你們溝通了,這時再告訴她:想當演員的想法沒錯,但不要光看到演藝界光鮮亮麗的一面,“紅毯”背后的艱辛和競爭,比任何行業都嚴重。沒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抗打擊的耐力,根本沒辦法生存。當她明白這個道理,應該就會考慮到底該不該進軍演藝圈,從而一心備戰高考了。最后,給女兒吃一顆定心丸:“如果高考后還想當演員,父母一定全力支持和成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