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呵呵”,你怎么看
華東師大中文系某碩士畢業生的一篇題為《網絡會話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論文,引起熱議。論文作者認為,“呵呵”這一類詞在網絡即時會話中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功能,對研究網絡狀態下語言變異有極大的借鑒意義。但也有人認為無聊。對此,你怎么看?
@或上天堂:網絡用語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以“呵呵”的研究作為畢業論文也不能說沒意義,反而有種另辟蹊徑的感覺。
@武者有擔當-小凱:通信工具方便了,信息也在傳遞時損失了,人情也淡了。我們聊天的時候,如果只剩呵呵來回復,也是一種悲哀。小小的“呵呵”背后包含了太多深意。
@笨蛋蔣雪不能再丟書了好不好:我覺得呵呵一詞具有讓人精神瞬間崩潰的作用,從外到內瞬間秒殺人的靈魂,簡單兩個字就可以阻擋一切千言萬語。
@黎家小茹--:照此推論的話每個字都有意思,一人研究一個就可以滿大街地文學了。我知道它的意思,可以當飯吃嗎?不喜歡為了別人的事情進行任何的口水戰,你有興趣自己思考好了。
@麻麻伯:很多簡單的東西都可以去研究,就看你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我認為“呵呵”二字的用法也牽扯到大眾日常心理問題,很貼近現實,加上一些實踐調查和心理活動分析就是篇很不錯的論文。難道非要寫個《論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才算幾年學沒白上?
中學生為得到老師表揚5點30分到校是教育的悲哀嗎
近日,某中學一名同學發了一條微博:××同學,讓我這個經常(早上)6點多才進教室的人情何以堪啊!微博附了數張圖片,一塊黑板上,寫著大大的“表揚”二字。下面是早到教室學習的學生名單,最早的一名學生,到教室的時間是早上5點30分。對于這種“表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師維維:不支持,如果起得過早,休息時間不夠,一天都沒有精神,那簡直是得不償失。
@薛鵬飛:即使沒有“表揚”二字,也會有一些人每日早起早到,這是習慣。獨享早晨安靜的片刻。
@squirrel:我反對,這種表揚成了變相的競爭,會導致同學之間相互比較,從而影響睡眠,進而影響學習。
@小布:我個人認為有必要,能培養我們良好的時間觀念,我上初三的時候就實行這種制度,一個月下來效果不錯,這種方法也懲治了那些晚上不按時休息的同學,維護了學生利益。
@第二個: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有一定好處,激勵機制在學生時代還是很有效的,況且早起也是個有益健康的好習慣。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酷愛資訊:學習不是磨時間就管用的,可惜我還沒有更好的辦法,不過要注意學習效率。
@cry:一方面我認為學校應該設立一個規定到校的時間,不要給其他孩子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學習完全可以在家里學,學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