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寬敞、平整的水泥村級公路,越過崇山峻嶺,穿越“龍門”,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座現代新型生態、文明、富裕、和諧的村莊。一棟棟漂亮的農村別墅正在拔地而起,一輛輛豪華的私家轎車在不停地穿梭,一陣陣歡快的笑語時時在深山中回蕩,從村民們喜悅的臉龐上可以看到幸福、甜蜜的生活氣息。堯帝治河的神奇傳說將帶給你無限的遐想。這就是中國山區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一一湖北堯治河村,也正是農發行保康縣支行履行“建設新農村銀行”金融職能,利用政策性銀行信貸杠桿著力打造“山區第一村”的典型代表作之
扶持特色農業
堯治河以堯帝治河而得名。地處荊山山脈房縣、神農架和保康三縣(區)交界處,平均海拔1700多米,主產玉米。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是堯治河村長期以來探索出的一條擺脫貧困的興村富民創業之路,創業之初資金不足一直制約著該村的發展。
2006年12月,農發行保康縣支行了解到堯治河村下屬企業湖北堯治河楚翁泉酒業有限公司急需流動資金周轉。于是,支行安排信貸人員對該公司的經營管理、產品市場、誠信度等情況進行了詳實的調查,并積極向上級行申報批準向該公司投放了18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用于收購當地優質玉米釀酒原料。這第一筆貸款讓該企業獲得了“新生”,截至2013年11月,保康縣支行己累計向該公司投放貸款15800萬元,促使湖北堯治河楚翁泉酒業公司迅速發展為湖北省糧食加工轉化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生產能力由800噸逐步提高到3000噸,解決200余農民就業問題。
助推產品外銷
保康縣磷礦資源豐富,居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遠景儲量10億噸,素有“中部磷都”之稱。堯治河村磷礦石儲量占到全縣60%,且品位質量高,市場銷售好。保康縣支行深入堯治河村進行調研,發現該村原有道路年久失修,每逢雨雪天,各種運輸車輛無法通行,路況不利于磷礦石運出。同時為對接神農架、房縣“雙野”、武當山、長江三峽、宜昌、保康溫泉等旅游線路,連接209國道,形成旅游圈,道路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要想富,先修路”。農發行保康縣支行2007年12月再次與堯治河村攜手合作,發放農業基礎設施貸款4000萬元,用于農村道路建設。政府的支持,銀企間的互相信賴,促成了保康縣堯治河村至209國道村級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破解了礦產品難以外運銷售的困境。
促進新農村建設
2009年2月13日,臘梅王國一一保康縣,被列為全省脫貧奔小康建設新農村試點縣,在梅花盛開的季節,農發行保康縣支行又迎來了與堯治河村合作的時機。該行及時與該村聯系,主動登門進行營銷,積極運作保康縣堯治河村新農村建設(民居工程及配套)項目出臺。僅用2個月的時間,就為堯治河集團公司辦理了4000萬元中長期貸款,解決了農民集中住房問題。2012年該行又向堯治河股份公司投放貸款4000萬元,用于生態環境治理,有力推進了當地社會和諧發展。目前,按照“一戶一院、一院一景、一景一色”的設想,一個村在園中、水在綠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現代新型旅游生態村莊己初步展現。
奏響富民贊歌
堯治河村級公路工程、生態環境治理及新農村建設(民居工程及配套)項目的順利實施,培育了堯治河村的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了農民奔小康步伐。2012年末,全村工農業生產總產值達到20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突破15000元,村級固定資產80000萬元,年上交國家稅、費近2.8億元,90%的農戶住上了小別墅,徹底改變了過去貧窮落后面貌,躍居保康縣“首富村”,躋身湖北省500強村,獲得全國文明村,有“湖北華西村”之稱。創造了貧困、邊遠、高寒山村的發展奇跡,被省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回憶堯治河由貧困到富裕變遷的歷程,全國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孫開林深情地說“回顧堯治河的發展,在創業最困難的時候是農發行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為我們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撐,助推了農民脫貧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