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著力構建黨政統攬、群眾參與、協調統一的“大維穩”工作格局,為加快河北經濟和文化強省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將成為我省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長期任務。為此,本文以全新的維穩理念,對我省維穩大格局的構建及路徑選擇進行理論分析和對策研究。
[關鍵詞]維穩大格局; 社會管理創新; 科學發展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我省近些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發展環境,今后我省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還必須依賴于穩定的發展環境。為此,積極謀求化解矛盾糾紛的治本之策,探尋維護我省社會穩定的長遠之計,力求以全新的“維穩大格局”理念和完善的“大維穩”工作理論體系,推動河北“大維穩”工作深層次和全方位大發展,不僅是河北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創新河北社會管理的有效之舉,這對于破解影響和制約河北維護穩定工作中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實現河北的穩定協調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一、構建維穩大格局在河北穩定和諧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著力構建黨政統攬、群眾參與、協調統一的“大維穩”工作格局,為加快河北經濟和文化強省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將成為我省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長期任務。
(一)構建維穩大格局是建設和諧河北的必然選擇。當前我省既處于難得的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又處于人民內部矛盾凸顯、違法犯罪高發、社會矛盾復雜的特殊時期,維護穩定工作領域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省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為此,準確把握新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和諧、不統一因素,找準當前社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遏制不斷滋生的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因素,力求在發展過程中達到新的維穩動態平衡,必然成為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職能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理論工作者不斷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
(二)構建維穩大格局是實現河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實踐需要。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沒有活力。當前,我省正處于社會轉軌的關鍵時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社會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科學處理好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為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戰略重點,積極構建“大維穩”工作格局,為“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不僅是實現河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實踐需要,也是我省當前的一項重要使命和歷史任務。
(三)構建維穩大格局是創新社會管理,提高政府社會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客觀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是我省當前推進社會建設,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法治保障” 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為我省維穩大格局內容的豐富和完善,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法治保障。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我省積極構建并不斷豐富完善“大維穩”格局,努力實現社會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動態平衡。就必須跳出“就管理論管理、就維穩論維穩”的思維定勢,要以保障與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與落腳點,以宏觀的視野、戰略的思維、科學的指導,創新的思路來重新思考和規劃維穩工作,構建一個從源頭上、根本上、全局上解決問題的“大維穩”格局,不斷提升政府社會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二、當前我省社會矛盾隨社會變遷表現出的新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類社會矛盾,而且隨著各種社會變遷因素的影響,各種社會矛盾不斷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一)因土地征遷引發的糾紛明顯增多。伴隨著我省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必然涉及到土地征遷。近些年來,因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利益問題引發的矛盾一直成為影響我省穩定的重要因素,包括拆遷政策不一、拆遷安置異議、工程施工影響、征地補償分配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這此矛盾糾紛因各方利益訴求和其他種種原因,許多沒能得到及時解決而擱置下來,加上新的征遷矛盾和問題不斷產生,新舊矛盾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致使征地拆遷矛盾呈明顯增多趨勢。
(二)以激化甚至訴諸沖突的方式解決矛盾成為一些人的矛盾選擇方式。調查中發現,我省在很多地方社會矛盾的互動方式,也有了很大變化,有些人抱著“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心態,將一些普通的民事糾紛,或是通過其他渠道能解決的問題,往往采取激化、尖銳、甚至惡性沖突的方式,如圍堵、沖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或攔截公務車輛;將生活不能自理者遺棄在信訪接待場所;堵塞、阻斷公路、鐵路交通等種種激化的社會矛盾互動方式,非常影響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氛圍。
(三)民眾空前重視自身權益的維護,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訴求。雖然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矛盾涉及面廣泛、種類齊全,但是,從社會矛盾形成部位的角度看,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的形成多集中在與基礎民生或民眾切身物質利益直接相關的部位。以往我省的社會矛盾多為淺層次的問題,多表現為普通矛盾糾紛和社會治安方面的問題。而近年來,則明顯地表現為改善環境生態、維持較高的社會福利水準以及勞資糾紛、醫患矛盾甚至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的物業管理糾紛等,呈現出特殊的時代背景條件下,我省社會矛盾的一些明顯特征。
(四)社會的多樣化致使矛盾解決復雜化。轉型期我省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波及范圍大,影響人員多,社會影響廣,涉及的主體利益差別甚至超過很多人的心理承受度,形成穩定共識的難度進一步增大。尤其是往往關系到某一群體或多個群體的共同利益,涉及的范圍和人員較為廣泛。一件偶發的社會矛盾事件,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出現“交叉感染”,引發多起社會矛盾事件。伴隨著突發性和未可預期性大為增加,使得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增加了矛盾解決的難度。
三、我省構建維穩大格局的路徑選擇及完善對策
(一)培育社會管理新理念,開拓社會維穩新思路。在培育社會管理新理念構建維穩新格局上,應強調社會治理的公共性,強化“人本、法治、服務”的觀念;強調在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作用,實現由傳統“一元”治理向現代社會“多元”治理轉變;實現由治標管理向源頭治理、治本管理、系統管理思想轉變;針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共同治理方式和方法,以多頭并進、群策群力、社會共同參與治理的全新理念,實現我省社會矛盾的根本治理和有效遏制。
(二)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維穩合力。通過著力構建黨政統攬、群眾參與、聯防聯動、協調統一的“大維穩”工作格局;進一步建立健全新型維穩運行工作機制;構建綜合治理部門、司法行政部門、維穩辦、信訪辦、紀檢監察部門以及大調解領導協調等多個維穩部門協同配合,多種調處方式多管齊下的維穩新格局,督促各級各單位積極主動地做好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逐項分解落實,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不斷提高協調運作能力,形成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的合力,提升維穩工作的整體水平。
(三)加強基層維穩工作,夯實基層維穩基礎。維護穩定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我省應以“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突出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導向,堅持做到領導精力上傾注基層,人力配置上充實基層,財力物力上保障基層,政策待遇上優先基層,確保把有經驗、有水平的工作人員留在基層,矛盾糾紛盡力化解在基層。從人、地、物、事、組織等基層管理要素入手,夯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工作。
(四)依法疏通群眾訴求渠道,科學調處社會矛盾。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的今天,各利益階層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已成為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相關部門應主動提供多種利益訴求表達和溝通渠道,讓各種意見能夠在合法、合理的平臺上暢所欲言,充分表達,并及時疏通、逐步調解。對社會情緒和社會矛盾的疏導和調處要講究策略、依法進行,充分運用訴調對接、調訪對接、人民調解與行政和司法調解對接等形式,既解開當事人的“法結”、“理結”和“利結”,又解開當事人的“心結”。特別是對于一些較復雜、較難預測的矛盾糾紛,組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大調解格局的疏導和舒緩作用,特別是注意調解疏導后的隨訪工作,以免再次受到不良情緒的誘導和影響。
(五)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構建信息靈敏,制度完善的預防機制。建立多層次覆蓋整個社會面的信息網絡系統,把工作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各行各業,把流動人口、社會閑散青少年、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納入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加強綜合、分析、研判,不斷提高基礎信息服務實戰的功能,及時、準確掌握當前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可能引發群體事件的苗頭,及時分析重大政策措施出臺可能對社會帶來的影響,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民意民情調查和課題研究,了解社會民眾情緒和社會心理。堅持主動出擊、主動作為,通過制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并認真搞好應急演練,確保各種突發事件控制得住、化解得了、處置得好,把影響和損失盡量降到最低程度。
(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委黨校重點課題,課題組組長:栗希榮,成員:李倩、孟寧、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