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黨要求,把“服務型”作為政黨建設的渠道和目標之一,是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形成的新的建黨目標,對于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關鍵詞]服務型;政黨;黨建
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黨要求,把“服務型”作為政黨建設的渠道和目標之一,抓住了根本,抓住了關鍵,抓住了要害。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黨如何適應社會轉型的要求,塑造執政黨的新形象,改進創新黨的執政方式,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黨的建設上的重大戰略課題。
一、加強服務型政黨建設的意義重大
建設服務型政黨是新的歷史時期凝聚黨心、民心,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思想的集中體現。一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需要。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在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現實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自建黨以來,黨能夠有效擔當歷史使命,能夠在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中保持長盛不衰,源于對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主體的認識,關鍵于始終加強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新的歷史時期,作為組織和領導人民推動歷史發展的執政黨,緊緊圍繞這一主體開展工作,服從和服務于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大目標,加強服務型政黨建設,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自覺接受監督”,把“服務精神”作為尊重人民群眾訴求和利益的執政操守,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吻合。二是創新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變為執政黨之后,一度受到蘇聯模式影響,成為一個事無巨細“全能型政黨”,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適應計劃經濟發展、推動計劃經濟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激發多元社會,如何實現領導民眾實行計劃經向發展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挑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內逐漸嚴重的官僚主義和腐敗作風引起高度重視和逐步糾正。新時期,黨清醒地認識到面臨著“脫離群眾的危險”,深刻把握現代政黨的發展規律,認識到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階段,在錯綜復雜的利益博弈中,作為執政黨,服務性是其基本的工作方式之一,也是其贏得威信的基礎。三是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需要。建設服務型政黨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憑主觀臆斷提出來的,是在黨的科學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出來的。延安時期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就開始思考“服務”宗旨,并提出“為人民服務”的主張,因此贏得人民大眾,贏得最后勝利;在黨的十七大期間,黨中央就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強調了“服務”的理念,在黨的建設上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關于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一直不乏探索實踐,特別是十七大之后,各級黨組織在創建“服務型”工作中取得顯著效果,科學化水平得到著實提升。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服務型政黨要求,既是對黨的建設未來發展的規劃,也是對“服務型”建設探索實踐的肯定,更是歷史經驗、實踐經驗和建設經驗的歸納總結,將指導黨的建設健康發展和科學化水平穩步提升。
二、加強服務型政黨建設需要把握的問題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黨的基本路線的中心內容,十八大再次強調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正如黨中央強調的,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一是從參與全球國際競爭形勢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國際上影響力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場所都活躍著中國的身影。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已成為美日歐等力量“假想潛在競爭對手”,在各個領域給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雖然在多極化政治格局中地位日益上升,而面臨的卻是單極化壓力,特別在經濟發展方面,機遇多重和挑戰也是多重的。從加入“WTO”到“金磚國”會盟,從非洲撤僑到亞丁灣護航,從南海博弈到應對釣魚島問題的實踐證明,執政黨能夠著眼發展大局,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創造良好國內外環境,搞高管理和公共服務質量同,不僅有夠得到人民群眾支持,而且自信的執政氣質和穩定和諧的環境也吸引更多的發展資源,實現更大的發展。這背后的力量是執政黨從“權利本位”走向“社會本位”、“公民本位”,通過不斷加強社會管理,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際影響力。 二是從著力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看。科學發展觀把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八大指出,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具體講,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后,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需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提高服務發展大局的能力水平。三是從把握政黨改革創新發展規律看。建設服務型政黨是當今世界各國政黨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今世界政黨建設特別是執政黨建設的一個強有力的時代聲音。隨著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加快,公民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參與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我們黨也必須對公民需求及環境變化作出及時、準確的回應。從現代政黨執政實踐可以看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要順利地實現執政,需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改進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樹立黨的良好形象,保持共產黨人的純潔性、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