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基金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而建立起來、專款專用的資金。它是以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為目的而建立的,涉及廣大勞動者的各項最基本生存保障,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救命錢”。社會保障基金是否安全運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對其進行審計監督是規范社保基金運行秩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保障。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高速發展,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公眾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也越來越多,社保基金審計要在促進社保制度建設、規范基金運行秩序、提高基金使用和管理效率上發揮作用,這對審計人員的學識、經驗、分析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特點,在今后的社會保障基金審計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審計目標,確定審計重點
現階段社會保障基金的審計目標除了揭露資金在籌集、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外,還需要關注社保政策的完善程度、社保制度的覆蓋率、社保信息系統存在的缺陷等深層次的問題。社會保險基金政策和制度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社保基金的運行績效需要穩步提高,這是審計機構在社保基金審計過程發揮作用的重要方面。
在籌集、使用、管理方面審計重點主要是檢查國家政策的執行及落實情況、檢查社保資金的擴面征繳情況,有無擅自降低征集比例、對企業減征免征,滯納金是否計入基金專戶,開戶銀行是否按國家規定支付基金的存款利息;基金使用是否專款專用,核查基金領取人員是否符合政策規定,是否虛列支出、套取資金;檢查內控制度、監管措施是否健全有效,社保基金是否專儲存、專戶核算等。
在政策層面上的重點首先是關注制度設計方面是否完善,如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繁雜,職能相互交叉,容易發生籌資過程中的矛盾和造成各部門之間責任的相互推諉,資金分散在各個管理機構,容易出現擠占、挪用基金浪費的現象,難以發揮資金合力。第二是有的基金保障性功能作用正在逐步消退,影響了企業、個人繳費積極性。如某縣失業保險基金結余1 200多萬元,近三年支出呈明顯下降趨勢,年均支出36萬元,月支付能力高達400個月,由于基金結余過大,而享受待遇人數極少,基金的保障性功能作用沒能得到充分體現。第三是關注信息系統的健全。人員信息庫不完善、社會資源不共享,是造成虛報、冒領、騙取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資金的重要原因。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以維護基金健康、平穩運行,促進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二、發揮計算機審計的優勢,開展聯網審計
社保審計不僅僅是財務賬面的審計,更多的是要從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如參保人員基礎信息庫、社保費征繳明細庫、保險待遇支付明細庫等等。加上社會保障工作涉及的部門繁多,如財政、民政、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等,多頭管理極易造成信息不對稱、不共享、溝通不順暢,各部門基礎數據核算不規范,指標取值不一致,審計數據采集難等問題。應采用“同級審”和“上審下”相結合、利用計算機進行聯網審計的方法加強對社保經辦機構及相關部門和單位的監督。將社保、財政、民政部門等被審計單位及其他數據關聯方的計算機網絡與審計機關相連接,實現審計所需數據達到隨需隨取。縣級社保經辦機構的數據庫集中在市一級管理,且縣級審計機關在計算機方面力量薄弱,要進行數據采集有一定困難,應尋求市級審計機關的指導、幫助。
由于社保信息系統不共享,重復參保、重復享受待遇是普遍問題,所以縣級審計機關開展審計時,最好并不就單一的某項基金進行審計,而是對相關聯的基金同時開展,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含企業職工、機關事業)的經辦機構是社保局,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經辦機構是農保局,同時對兩家經辦機構進行審計,利用計算機對各項基金數據庫的人員信息進行比對、篩選,便于查出問題。同時市級審計機關每隔幾年開展一次全市范圍的社保基金審計,利于審查出參保人員在不同地方同時參保、違規領取等。
三、注重延伸審計,開展審計調查
社會保障基金覆蓋面廣,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基金種類多,按用途有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資金來源分散,有財政撥款、單位及個人繳納、社會捐助等;基金支出復雜,有養老、醫療、失業、低保、救災等。傳統的以一個單位為審計對象的審計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保審計的需要,如果僅僅停留在對社保經辦機構審計是不夠的,只有更多地采用審計調查的方式,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掌握國家社保政策的落實情況,從而實現社會保障基金審計目標。
首先要深入繳費單位和個人、深入各基金受益人,調查核實社保基金的繳費情況和各項基金的發放情況,特別是要對重點單位、重點行業進行審計調查,檢查申報繳費基數是否真實,是否及時足額繳費,有無漏繳或少繳等問題;注重對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的調查,目前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不與從業者簽訂穩定的,有法律約束力的用工合同,造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
其次加強與公安、房產、工商等相關部門的配合,由于目前信息系統不能共享,存在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人違規享受低保、被注銷戶籍的人繼續領取社會救濟金等現象。審計就必須深入相關部門調查,進行領取保險待遇人員的身份確定,以便審查是否有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人員享受了保險待遇。
四、建立社保審計隊伍的長效機制,培養專業人才
目前基層審計人員以財務會計為主,知識結構較單一,缺少真正掌握社保政策、信息技術和效益審計的人才。審計機構要從長遠出發,培養一些社保審計專業人才。
首先是培養能掌握中央、省、市各級政策的人員。掌握每項社保資金相關政策是對做好社保審計的基本要求,政策都不了解,審計也無從談起。這就需要審計人員長期了解和掌握社保政策的演變過程,并加以深入細致地研究分析,平時要注重加強審計人員對社保政策的學習,而不是在開展社保基金審計的前幾天才開始學習相關的法規和政策。通過系統的學習培訓、邀請社保專業人員授課、與專業人員交流溝通等形式提高審計人員的政策水平。
其次是提高計算機審計應用能力。社保資金量龐大、涉及部門多、覆蓋范圍廣、數據信息海量的特點,決定了對其進行計算機審計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僅僅使用傳統審計方法和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來進行已不能滿足現代審計的需求。目前,基層審計人員絕大多數只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且只是淺層次的應用,缺乏對計算機程序編譯檢測、系統設計的專業技術。通過定期選派年輕業務骨干參加計算機語言的專業培訓,通過招考、招聘等方式積極吸收相關的專業人才來提高計算機審計的運用水平。
(作者單位:章貢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