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對通信電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處理進行分析,同時又對其控制措施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通信電纜問題控制措施
一、引言
伴隨著電信業向寬帶化不斷發展,通信電纜存在的故障也在不斷的增加,而電纜故障排除的前提條件是電纜測距,對故障的盡快排除提供方便同時減少損失,斷點故障位置的測定需要采用專門的測試手段和方式,提高檢修和排除故障的效率。在礦區中近幾年來下沉區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的礦區基建,人為的進行地面施工和開挖等,這些都會導致出現急劇上升的通信電纜故障率[1]。在故障發生的時候,對電纜故障點進行快速查詢并處理故障,這樣才能在礦區建設中減少通信電纜故障所造成的影響。
二、通信電纜存在的問題及其處理
最常見的電纜故障是施工損壞、遭雷擊破壞、電纜鉛護層腐蝕等,封焊不嚴的電纜接續處會導致水分或潮氣進入電纜中,絕緣效果會下降,通信的正常使用受到影響,這種故障被稱為隱蔽性故障。每條通信電纜長度一般為6-15KM,被埋在地下,有若干接頭在中間,在復雜的地下徑路中隱蔽性故障出現的時候,應用電纜定位儀和電纜故障測試儀不容易獲取故障點。在下面的內容中會介紹一些比較適合、實用、簡單的方法,使處理故障的時間縮短。
(1)在發現故障的時候,對是否是隱蔽性故障進行判斷。如是否有種樹、耕地、施工等工作在電纜路徑上,有這些工作并且出現電纜絕緣下降的現象,說明這是隱蔽性故障。(2)隱蔽性故障被確定下來以后,選取中間點的地段維修人員開挖出電纜,開挖約1米長。(3)電纜外護套被開剝250cm,把防護鋼凱去掉,用汽油將露出的鉛護套清洗干凈,用清潔干布最后在擦干凈。早開剝一道200cm長的縫鉛護套上,是電纜芯線露出。(4)在這段中沒有接頭的情況下,進行測定的時候采用電纜定位儀、電纜故障測試儀,對故障點具體位置進行判定,如果不能進行明確判定就對上述的四步驟在進行重復。最終判斷出故障點之后,用同樣粗細的銅線把剪斷的芯線連接好,封焊加固鉛護套,外部的防護采用熱可縮套。在加熱時采用噴燈,火焰要穩重、均勻、集中,使熱可縮套密封良好、收縮均勻[2]。
三、通信電纜問題出現的控制措施
(1)采用6類和超5類電纜。超5類電纜能夠實現雙向通信,對寬帶信息用戶可以同時收發,提高了傳輸速度、電阻不平衡性、對地電容不平衡性、絕緣電阻等指標,并且在結構和工藝方面一定的改良;在超5類的基礎上6類電纜提高了傳輸頻帶,使其高達250MHz,并且也較大提高了相應的指標[3]。(2)采用物理發泡射頻同軸電纜。超柔形結構的路由連結電纜、室內電纜急需要才用這種電纜。不斷擴大的移動通信信號覆蓋面,越來越多的基站站數,在高層建筑室、地下建筑、地鐵、電梯等邊緣地區的用戶不斷要求移動信號提高。而這種電纜能夠很好的滿足這一發展要求。(3)有效利用已有的技術和設備。在現有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已經敷設的銅電纜特性進行數字新業務的開通,因為目前HYA電纜容量有限,干擾問題會出現在ADSL數量增大到一定限度的時候,這樣對以前開通的業務會造成影響。(4)新產品的開發。不斷發展的電信網絡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針對光纜電纜,隨著用戶駐地網、接入網的建設光纜建設也在不斷的開展,建立在小管系統、迷你型微管、微型光纜等技術之上的新一代施工技術和光纜結構也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靈活、充分利用有限的敷設空間[4]。(5)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通信電纜技術近幾年在我國雖然有較大的發展,并且擁有已經發揮作用的自主知識權,然而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在我國光纖光纜廠有兩百多家,其中大多數產品單一、競爭力不強、技術含量不高。(6)不斷擴大的移動通信信號覆蓋面,越來越多的基站站數,在高層建筑室、地下建筑、地鐵、電梯等邊緣地區的用戶不斷要求移動信號提高。并且需要改進屏蔽衰耗、駐波比等電纜指標來滿足要求,另外電纜的結構和工藝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以此對通信電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
四、結束語
有著很強生命力的網絡經濟中蘊含充滿活力和生機的信息通信產業,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仍然是網絡技術和信心技術,而通信電纜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通過上述內容對通信電纜存在的問題及控制措施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討,可知在故障發生的時候,對電纜故障點進行快速查詢并處理故障,這樣才能減少通信電纜故障所造成的影響,提高通信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景芳,光纜及通信費電纜技術及產業發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2):182-183.
[2]姚晴洲,俞志根,朱建偉,多芯通信電纜配對及故障測試方法研究[J],自動化儀表,2009,6(3):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