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移動用戶通信接續過程中的網絡接續時長為研究對象,筆者根據多年從事移動核心網絡維護的經驗,以移動通信呼叫流程為主線,對呼叫過程中各個階段所占用的時間進行統計,得到呼叫流程中各環節在呼叫接續時長中所占的比例。
【關鍵詞】信令VPMN彩鈴鑒權
一、呼叫接續時長的意義和測試思路
在測試中,我們按照業務種類(VPMN、彩鈴等)、設備廠家以及呼叫類型(如主叫為移動被叫為固網等不同組合)進行組合測試,通過大量的撥打測試和上千次的信令數據的統計,來評估現網的信令層面和用戶感知的呼叫接續時長情況,并以測試得到的數據為依據來考察不同業務、不同設備、不同呼叫類型的接續時長的差異及影響的因素。
二、分析結果
通過測試結果分析得到影響用戶呼叫接續時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測試中發現,用戶感知接續時間比信令層面接續時間長1-2秒。這是由于交換機在A口收到第一個無線上報的CM_SERVICE_REQUEST消息之前還有“手機在RACH信道向BSC發送信道請求消息以便申請一個專用信道(SDCCH)”、“BSC為其分配相應的信道成功后,在接入允許信道(AGCH)中通過立即分配消息通知MS為其分配的專用信道”這兩個環節的空中消息交互過程。2.用戶開通的業務不同,呼叫流程的信令復雜程度不同,接續時長也不盡相同。流程簡單的呼叫接續時間最短,流程復雜(如主被叫為VPMN并且被叫開通了彩鈴業務)的呼叫接續時間最長,經測試,信令層面接續時長從6.845秒到8.867秒,用戶感知接續時長從8.342秒到11.836秒。3.當被叫用戶開通了彩鈴業務,對信令層面呼叫接續時長沒有影響,因為我們對呼叫接續時長的結束消息統計到A接口的ALERTING,而主叫端局與彩鈴平臺交互的IAM消息在ALERTING消息之后;但是彩鈴業務對用戶層面呼叫接續時長有一定影響,比被叫沒有彩鈴業務的時長多了1.8秒,其中主叫端局與彩鈴平臺信令交互過程大約需要0.7秒左右。影響用戶感知接續時長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當主叫端局將正常的回鈴音旁路時存在處理延遲,其二是播放的彩鈴的起始部分存在短暫的無聲的情況。4.不同廠家交換機對呼叫流程的處理時延不同,這種因素取決于不同廠家交換機對信令的處理機制和性能。每種機型抽樣1000次,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5.無線覆蓋環境和終端類型不同,導致呼叫接續時間不同。在呼叫過程中,受限于無線環境和終端類型的過程如下:(1)鑒權加密過程:該過程中的CLASS MARK UPDATE過程由手機類型決定,該過程影響了鑒權過程的長短。(2)信道分配過程:該過程時間長短一般由無線側是否存在擁塞決定。(3)尋呼響應時間:該過程的長短主要由無線覆蓋情況決定,長短0秒-15秒不等。6.呼叫流程中各環節在呼叫接續時長中所占的比例。交換側處理時長(不包括智能網流程)占整個呼叫接續時長的19.4%,該過程包括交換機與其他核心網設備信令交互的時長。(1)智能網業務占呼叫流程的10.96%。(2)鑒權和加密過程占總呼叫接續時長25.51%,該過程與終端類型和無線環境等因素有關。(3)信道指配過程占總呼叫接續時長26.19%,該過程與無線環境等因素相關。(4)尋呼過程占總呼叫接續時長的17.94%(一次尋呼即成功的情況下),該過程與無線環境等因素相關。
三、結束語
本文列舉的數據雖然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測試分析的,但是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得到的結論,對于通信運營商優化用戶對接續時長的感知,深入了解通信網絡呼叫處理性能的差異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饒高鋼.移動通信核心網運行狀況的評估.移動通信技術,2005第12期
[2]陶志強. WCDMA R4版本信令組網分析[J].電信技術,2005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