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會有很多因素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這些因素稱之為有利因素,其主要包括學生對國學的“新鮮感”、教師參與國學教育、合理的安排和制度等;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制約著國學教育的開展,它們主要包括國學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知識基礎比較差和國學語言內容的“晦澀難懂”等方面。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學教育;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257-02
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用來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否成功或順利推進,除了具備客觀和主觀條件外,還會有許多因素影響著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進展情況[1]。其中,有很多因素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這樣的因素一旦起了主導作用,會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對事物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樣的因素稱之為有利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因素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有可能會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起到毀滅性的作用,這些因素稱之為不利因素。只有弄清楚了影響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及其關系,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從而達到有利因素發揮作用的最大化,不利因素發揮作用的最小化。下面簡單討論分析一下影響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是符合當代大學生德育要求的。國學教育之所以能在高職院校開展,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學教育雖然有漫長的發展歷史,在高職院校其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方式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其給高職院校德育培養方式帶來了新的模式。這種發展的背后有很多積極的因素對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順利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些常見的積極因素主要有:
1.學生對國學的“新鮮感”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90后的孩子,他們對新事物一般來說是比較感興趣的。新鮮的事物,對我們新時代大學生來說,充滿著好奇、充滿著未知,因此他們渴望探尋、渴望知道新事物的奧秘。這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給高職院校開展新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平臺。國學進入高職院校時間并不是很長,國學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算是“新事物”。國學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深深吸引著大學生的探索之心、求知的欲望。他們想知道國學到底是什么,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到底能不能影響到人類的言行舉止,為什么國學能在中國廣泛流傳下來。帶著這些疑問,他們充滿了學習國學的好奇之心。因而這為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開展提供基礎,從而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找到了有針對性的對象。
2.教師參與國學教育
學生對教師一般是充滿著“敬畏”之情的,他們有時“崇拜”老師,欣賞老師的知識“淵博”,更加欣賞老師“言行”,他們往往會模仿老師的言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學生喜歡模仿好的言行舉止,會對老師不好的言行表現出很大的厭惡之情。因此,我們教師要嚴于律己。教師廣泛參與國學教育活動,會對大學生積極參與國學教育活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當然我們老師要積極真心地參與國學教育活動,不是在“做樣子”,并且真正用國學的好思想、好的人生道理做出榜樣給學生看,學生就會知道國學原來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對老師起到作用。他們就會“模仿”老師,認真學習國學,運用國學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參與國學教育,不只是自己在學習和運用國學來指導和規范自己的言行,更重要的是知道學生怎么學習國學,怎么應用國學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畢竟,學生閱歷尚淺,遇到一些疑問可能就會產生迷茫情緒,這種迷茫情緒如果放任自流,后果可想而知,會對他們學習國學帶來“毀滅”性后果。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如果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及時拿出解決措施,就可能避免一些不該發生事情的發生。因此,教師參與國學教育可以說也是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活動,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利因素,也就是通過教師的模范示范作用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國學教育活動,老師要率先示范,給學生做出真正好的榜樣。
3.合理的安排和制度
在高等職業院校,國學教育首先是德育教育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育人平臺。如何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關鍵還在于安排的情況怎么樣。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同樣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開展,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制度。這里合理的安排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安排一旦做出就要產生預期效果,否則那種安排也是不合理的。在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合理的安排體現在能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更體現在這種安排能使學生學習了國學能真正應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素質,達到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目的。合理的制度對推進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有了合理的制度,才可能有好的結果。有了合理的制度,學生才能覺得有“公平”感,有了這樣的感覺,他們才能積極配合學校的各種關于國學教育的安排和組織,因此,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合理的制度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積極促進作用還體現在科學性的安排上,安排上有了科學性,那么國學教育的開展將會遵循科學循序漸進的方式,將會符合事物發展的科學的、客觀規律,因而,將會極大促進高職院校的國學教育活動沿著正確的道路順利推進。可以看出,合理的制度和安排是促進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在任何事物發展歷程中,會有很多因素對事物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這些因素或許會拖延事物發展的速度,不會給事物發展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其影響是可以通過一定方式予以消除或減弱;有些因素會對事物發展起到極大的阻礙作用,有時其對事物發展所起的消極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那么我們把這些對事物發展有阻礙作用的因素,統稱為不利因素。在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活動中,也會存在許多因素對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開展起到阻礙作用,一旦這些因素起主導作用,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效果會是什么樣子,其后果將是非常令人“不滿意”的。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國學教育方式過于單一
世界是多樣性的世界,單一的世界是單調乏味的。事物發展也是多樣性的。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方式應該是多樣的,但是,不可否認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會出現形式過于單一的情況。一旦出現國學教育進行方式的單一化情況,高職院校學生可能會對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活動產生一定的“反感”情緒,即對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活動沒有了興趣。我們的實踐主體(學生)一旦對國學教育失去了興趣,這種活動再開展也只不過是“表面”工程而已,開展也沒有什么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學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將會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
2.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差
在目前中國高考錄取中,高職院校錄取學生一般是在高考最后一個批次,加之,高職院校還有五年一貫制的招生計劃,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一般比較差[2-3]。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接受新的事物需要一定知識作為基礎,否則,他們是不太可能真正領會到新東西所要求他們應該掌握的東西的。國學本來就包含了很多博大精深的道理和知識,這些東西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可能不能被真正掌握住,可能不會對他們產生應有的作用,這樣就不能發揮出國學教育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定作用,因此,可能會導致國學教育活動開展的“失敗”情況發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職院校學生知識基礎差的可以通過后天在高職院校努力學習而彌補知識的“漏洞”,從而為國學教育開展創造一定知識基礎。
3.國學語言內容的“晦澀難懂”
國學是隨著中華民族歷史進程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以古籍的形式保存下來的,而古籍的文字內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這些語言文字對我們現代人而言,有些難懂。這就決定了我們現代人有可能不能真正理解,也不可能會“用心”去閱讀。在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中,如果選用的素材(國學經典)內容過于文言化,就可能會對學生學習這些東西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因而,學生不會用心去學習這些國學經典,也不會主動去“實踐”國學經典中處事和為人的要求,也不會很好地配合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活動,即使“配合”也是在“裝樣子”。并且,國學教育活動中的有些國學經典的過于文言化,也會讓高職院校的有些學生覺得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活動是在搞“復古運動”,甚至他們覺得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不是讓他們做“現代人”,而是讓他們回歸到“孔老夫子”時代,因此,他們會對國學教育在學校的開展充滿“敵意”,因而,國學語言內容的“晦澀難懂”也就形成了對國學教育在高職院校開展的一個不利條件。
三、結束語
隨著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持續進行,還有很多有利于和不利于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因素出現。這些因素也會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產生各自不同的作用,也可以預測出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發揮作用大小會對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如何利用有利因素促進國學教育開展和減少不利因素對國學教育開展的影響是下一步需要探討分析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靚.淺談大學國學教育的開展[J].河南教育,2008,(9):40.
[2]余景波,王肖露,劉會.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對課堂教學認可與否問題的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3,(1):60-62.
[3]余景波,高娜娜,代菁.例題引導法在民辦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建筑施工組織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4):55-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