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電信存儲虛擬化技術已經獲得了極為廣泛的使用,而這也必然成為未來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本文首先分析了存儲虛擬化技術的效益,進而探討了兩類存儲虛擬化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電信存儲虛擬化技術實踐探索
一、引言
電信存儲設備架構主要分為NAS與SAN兩類:NAS通過網絡,以NFS、CIFS傳輸協定進行檔案存取;SAN則以光纖通道協定進行區塊存取。電信企業使用單一座存儲設備,進行資料存放,采用集中式的管理,可支援不斷變動的工作負載、提高了磁盤資源配置的彈性,以及磁盤的利用率;運用存儲設備所具備的高度系統容量、快照、復制等功能,更可強化系統的高可用度。
為了提高存儲設備的擴充彈性,“存儲虛擬化”概念應運而生,通過中介的虛擬層,將前端服務器與后端存儲設備予以脫勾,由虛擬層在實體存儲設備和服務器間建立連結的存儲服務,所有的存儲設備被重新定義成虛擬層所管理的資源,再提供服務器使用,也即服務器只負責“計算”,而關于存儲的部分,就完全交給虛擬層來控管。
二、存儲虛擬化技術的效益
第一,建造高可用度的云端作業處理環境。存儲虛擬化是電信企業走向云端的基礎建設,憑借存儲虛擬化技術,電信企業的關鍵資料不再局限于單一存儲設備或是單一地點,企業可以根據商業的需求,即時地將資料于同地的不同存儲設備中移轉,甚至轉移至異地端的資料中心運作,過程中不影響應用程式的運作。第二,動態配置資源,以應對隨時變化的需求。利用存儲虛擬化技術,多個應用程式服務器可以共用一個實體存儲設備。除了可按照環境設定特定服務器存取權限,并可動態調整資源容量,以符合特定環境的客戶定制化需求。第三,持續提供服務下,完成資源的提升或擴充。應用系統可以依據效能需求,在不中斷服務下擴充存儲效能,大幅提升應用系統的可用度與服務品質。第四,采用用分散處理模式,強化備援作業并降低成本。可將每天例行的批次作業移至成本較低的地方進行,或機動性地調配不同作業場所的工作負荷;發生區域性災難時,也能輕易將IT作業轉移至他處。
三、存儲虛擬化的關鍵技術
一是基于主機的虛擬化存儲的實現,其核心技術是通過增加一個運行在操作系統下的邏輯卷管理軟件將磁盤上的物理塊號映射成邏輯卷號,并以此實現把多個物理磁盤陣列映射成一個統一的虛擬的邏輯存儲空間(邏輯塊)實現存儲虛擬化的控制和管理。二是分散式叢集技術。傳統的擴展方式稱為“Scale up”,即在設備內添加額外的處理能力和存儲體以增加性能和空間,新一代擴充方式稱為“Scale-Out”,指增加叢集的節點,只要把新的節點連接至存儲網絡,再利用叢集將新的節點加入其中,即可即時增加存儲空間。三是基于存儲網絡虛擬化的技術的核心是在存儲區域網中增加虛擬化引擎實現存儲資源的集中管理,其具體實施一般是通過具有虛擬化支持能力的路由器或交換機實現。四是磁盤分級存儲技術。通過云存儲整合,雖然能將不同的存儲設備集中在一起,但由于不同的存儲設備其內在的性能不同,資料訪問的效率、資料可用性、資料回應時間、資料安全保護服務等方面,都存有差異。且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無法對所有的資料均提供相同等級的設備。因此,規劃存儲的層次、資料服務的級別,并依據資料的重要性高低,定義資料不同的存儲層次,以及相應的服務級別,才能有效實現“IT服務”(IT Service)。
五是存儲設備虛擬化技術依賴于提供相關功能的存儲設備的陣列控制器模塊,常見于高端存儲設備,其主要應用針對異構的SAN存儲構架。此類技術的主要優點是不占主機資源,技術成熟度高,容易實施;缺點是核心存儲設備必須具有此類功能,且消耗存儲控制器的資源,同時由于異構廠家磁盤陣列設備的控制功能被主控設備的存儲控制器接管導致其高級存儲功能將不能使用。
四、小結
總體而言,從目前云存儲主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發展來看,已經具備從傳統存儲架構向云存儲架構演進的條件。諸如分散式快取協調技術、I/O路徑整合與優化、I/O加速、重復資料刪除備份等功能,也是協助企業提升整體信息架構與價值的利器,應用更靈活、值得信賴與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來存儲、管理、保護與分析資料資產,定可達成“IT高效服務”的高可用度云端作業環境。
參考文獻
[1]楊云峰,李吉吉.陜西電信存儲虛擬化整合技術[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1年第1期.
[2]趙建華,韓智慧.淺談存儲虛擬化與服務器虛擬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年第21期.
[3]劉亮.基于虛擬化與分布式技術的云存儲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