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信息專業課程設置中,“移動通信”課程為我國培養從事移動通信運營和移動通信制造行業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關系著未來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通信人才已經無法真正從事和管理通信行業,所以教學改革和內容創新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當前通信行業的發展和目前高等教育對通信人才的培養的之間不對等的現實差距,提出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一些建議,通過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教育體系,為我國培養出新一代符合通信行業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云計算數據庫安全策略
移動通信系統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從1G到80年代末開發的2G到現在運營商競爭激烈的3G業務。移動通信已成為了通信行業的主流。目前我國高校的通信教育事業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教學內容繁雜,教學方式老套,知識更新速度慢,對當前國際先進的通信技術不能真正的了解。因此,本文從通信事業的國際發展形勢,市場需求,人才需求等方面,探究移動通信教學內容改個和教學方法。
一、當前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
寬帶化、智能化、個性化、媒體化、多功能化、環保化是世界移動通信發展的新趨勢。移動通信將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和個性化是世界移動通信發展的又一大趨勢。具有電腦功能的智能手機正在成為移動通信的主流。而且,專家認為,今后的手機將不會“千機一面”,而是因每個用戶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特別是物與物之間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到來后,每件物品的需求將更加個性化。設計生產富有個性化的手機產品是今后的一個重要競爭領域。
二、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
很多前輩在《移動通信》課程改革方面上付出過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認為應該從市場需求和產業鏈的角度來討論移動通信課程的改革。我們先分析一下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1)大多數高校所選擇的教材沒有針對性,只泛泛而談,重點不突出,而且大多是知識也相對陳舊,依然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不能及時與市場要求接軌,不利于學生吸收了解先進的技術。(2)所聘用通信教師大多數是剛畢業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且沒有工程經驗,難以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移動通信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情況,結合實際應用案例進行講解。(3)沒有開設實踐環節,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使得學生難以掌握到對以后工作有用的經驗和知識。
三、對于這些弊端,我們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建議
(1)根據培養方案,選擇針對性較強的優秀教材。基礎課程的教材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英語能力。而專業教材的選擇就必須體現專業方向,且內容要新穎,所涉及的技術,案例都必須與最先進的技術聯系起來。《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詳細介紹了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及典型系統,較充分地反映了移動通信工程設計和新技術。內容包括移動通信概述、移動通信信道、組網技術基礎、數字調制技術、抗衰落技術、多址接入技術、GSM移動通信系統、IS95CDMA移動通信系統、3G移動通信系統、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網絡規劃和移動通信展望。可以作為高年級的專業教材。
(2)改革教學模式。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課方法。因此,在理論課程教學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課程形式,如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教師在對某個重要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應盡可能找出具體的案例,因為結合案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教學,盡可能把所涉及的各種器件、設備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結合圖片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能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還應采用現場教學、討論課等來推動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
(3)提高專業教學、實踐教學比例。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知識更新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要不斷地跟蹤和了解行業、企業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對此可從市場需求和移動通信產業鏈的角度出發(設備運營維護等),確保學生的思路清晰,就業方向明確。隨著3G在中國的全面啟動,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移動通信人才缺口。
結束語:有改革才能有進步,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移動通信》課程教學自然也是如此。不斷更新、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實現教學改革,培養出適應當前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型綜合人才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所必需的。
參考文獻
[1]陳可中等.《移動通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S1)
[2]邢超.《移動通信》教學改革的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