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種通信傳輸系統都有其技術指標,互不相同,但衡量任何通信傳輸系統的優劣都是以有效性和可靠性為基礎的。本文從通信傳輸系統中流量控制、誤碼和差錯控制、信道共享等方面進行有效性分析。
【關鍵詞】通信傳輸有效性流量控制差錯控制信道共享
影響通信傳輸質量,決定通信傳輸有效性的因素可以分為:流量控制、誤碼和差錯控制、信道共享等。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淺析了通信傳輸有效性。
一、流量控制
1.1停止等待協議
停止等待協議流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為:接收方收到發送端的數據幀后返發響應,表示接收任務完成。通常數據幀附有循環冗余檢測CRC,接收方返回幀通過返回確認幀ACK或是否認幀NAK來響應區分收到的幀校驗正確與否,已決定發送方是否需要重新發送數據。
1.2連續ARQ協議
連續ARQ協議流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為:發送端發送完一個數據幀后,連續發送若干個,而不是停下來等待應答幀,這時如果收到了接收端返回幀,可以接著發送數據。由于連續發送幀,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但是在重傳時必須把正確傳輸過的幀重傳,因此會降低有效性。
二、誤碼和差錯控制
誤碼和差錯控制分為檢錯重發ARQ和前項糾錯FEC。檢錯重發ARQ需要通信兩端具有雙向信道,接收方在收到信碼中檢測出錯誤就通知發送發,知道正確為止。糾錯能力強,但實時性差。
三、信道共享
在通信傳輸過程中,每一路信號的傳輸都需要占用一定的信道帶寬,如何充分利用信道的帶寬的傳輸能力是提高信道傳輸有效性的關鍵。一方面可以采取頻分復用技術(FDM),即將多路信號頻率分隔復用,有效性則以復用路數多少來衡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業務性質減少信號帶寬,例如4kHz的話音信號調幅單邊帶(SSB),比調頻信號帶寬小了數倍,但是代價是可靠性較差。
數字通信傳輸的有效性指標是一個信道通過的信息速率?;鶐底中盘枮榱顺浞掷眯诺缼?,可以通過采用時分復用(TDM)、空分復用(SDM)、碼分復用(CDM)、極化復用(PDM)、波分復用(WDM)以及相應的“多址”方式來提高通信傳輸的有效性。數字信號頻帶傳輸方式通過采用多元調制提高有效性。例如當進制信號為二進制信號的倍數時,他們的信息量單位分別為波特(Baud-Bd)和比特(bit),因此其換算關系為:
1Bd=(log2M)bit=kbit
復用技術是最簡單的多址接入方式,除此之外的多點接入方式主要有受控接入和隨即接入,在動態分配信道資源的基礎上,提高了網絡利用率。
受控接入主要包括輪叫輪詢和傳遞輪詢兩種方式。輪詢是一種非競爭式的動態分配共享資源的系統,主要原理為主站(某個集中控制點)向共享某固定帶寬信道各分散用戶發出探尋用戶是否有信息欲發的詢問信息包,分散用戶只有收到探尋后才可以使用信道。
隨機接入主要包括ALOHA,CSMA和CSMA/CD三種方式。當網絡的通信量比較小時,用戶自由發送數據產生沖突的概率很小,這時可以采用隨機接入的方式。衡量隨機接入有連個重要的性能參數:吞吐量S:在發送時間內成功發送的平均幀數,信道利用率是否充分,可以用S的值接近1的程度來衡量,0
綜上所述,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可以從流量控制、誤碼和差錯控制、信道共享等方面進行衡量。
參考文獻
[1]毛京麗,李文海.數據通信原理[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8
[2]王曉濤.通信系統原理[M].人民郵電出版. 1998
[3]李慶庫.淺談移動通信中的OFDM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0.09
[4]王亮.淺議通信傳輸線路質量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