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社區近年來發展極其迅速,對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的發揮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網絡傳輸的迅捷性、網絡空間的開放性、網絡交往的互動性和網絡生產的自治性,都需要公安機關積極順應、認真分析網絡社區帶給社會的影響,結合公安工作,把握和利用這些有利因素,規避和控制不利方面。
【關鍵詞】互動網絡社區社會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關系日益復雜,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不僅使社會管理在公安機關職能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也對公安機關社會管理的理念、體制、職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網絡社區的新特點
今天,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社會層面突出表現為網絡化趨勢,而“網絡社區”又是網絡社會的基礎。一個個網絡社區就是一個個微觀的虛擬社會,網絡社區為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的行使提供了新的場域和契機。
1、網絡傳輸的迅捷性。與傳統媒體相比較,通過互聯網進行電子傳播的網絡社區信息具有傳輸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特點。網絡快速傳輸的特點更能符合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之反應及時的要求?,F代警務發展的新特點,要求公安機關在社會治安管理過程中,及時了解涉案、求助信息,準確研判,快速反應。而網絡社區就是公安機關快速獲取信息的新平臺。
2、網絡社區互動性?;ヂ摼W是一個大型的社會集群。人們在瀏覽論壇與貼吧的文章、帖子時,不是孤立的個人行為,而是相互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的過程。公安機關所要進行管理的社會不是平面的、靜止的,而是由鮮活的、變動的各種關系勾連而成。
3、網絡社區的公開性和匿名性。網絡信息交流的公開性和匿名性不僅使其成為受眾廣泛的大眾媒體,而且也為公共政策的交流和監督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臺,進而促進公民社會建設。近年來,網絡越來越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4、網絡社區的自治性。網絡提供給人們一個自由發表意見的新空間。但“自由”不代表沒有任何約束和監管。網絡社區的“自律性”表現為,為使網絡社區能夠良性發展,在論壇、聊天室、博客中,經營者主動或由網民自發地設置一些吧主等網絡社區管理員,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對一些違法,反動和將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言論進行更正和刪減,達到合法化。網絡社區的這種“自律”屬性和“自由”屬性相結合表現為社會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自治。而自治也是公安機關社會管理的最終目標和現實依托。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治是公安機關進行社會管理的前提,否則只能是以嚴厲的管制方式進行;而一切社會管理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都是社會的自我管理———自治。
然而,正像社會是復雜的一樣,網絡社區也是復雜的,而且網絡的虛擬形式強化了這種復雜性。這也為公安機關行使社會管理職能提出了挑戰。
二、網絡社區管理中給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帶來的經驗與挑戰
首先,網絡的虛擬性助長了不法行為。網絡社區具備諸多社會關聯屬性,但畢竟不是現實社會,網絡信息的真真假假讓人迷惑,也給社會治安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網絡上各種媒體技術足以以假亂真,混淆視聽。網絡的虛擬性一定程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從非典時期的搶購板藍根,到日本核危機后人們搶購碘鹽。很多網絡公共事件的背后都有商業利益的影子。賺取商業利益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期間獲取手段是否合法卻需要我們關注。而我們的社會立法和管理手段相對于網絡發展卻大大落后。因此需要我們去整合現有的管理資源,探索新型的針對網絡社會發展的新型社會管理模式。
其次,網絡放大了群體的從眾屬性。從眾性是單一性組織的痼疾,這已經是被無數的社會歷史事件證明了的??膳碌氖蔷W絡放大了它。以一些視覺和語言的渲染為基礎,輔以商業化的策劃,一個普通人利用網絡社區就能做到一呼百應。一些正面和負面的事件都能成為眾多網民關注的焦點,這里面既有商業利益的策劃和引導,又有“從眾”心理的助推。在事件真實性未確定的情況下,網民容易輕易跟風,從而出現夸大歪曲事實的現象,導致“網絡群體性事件”出現。擊破這類“網絡留言”并不難,關鍵是公安機關要對信息公開情況、公正處理。
三、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的轉變方向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從社會控制轉向社會服務。90年代初,國內學者從社會耦合程度不高,社會規范失控的角度看,認為社會管理就是國家通過自己的權力機關或授權部門,依據一定的規則,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進行的規劃,指導,組織和控制行為;從管制的角度看,社會管理系統的基本格局可以劃分成五個部分:決策中心(包括智囊團),執行機構(事業部),反饋機構(情報部),監督機構,管理對象①。近幾年,學術界對公權力的性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認為公權力應該回歸公民社會,服從于民眾權利并為之服務,也即削弱控制性的統治職能,使國家權力向公共職能化方向發展。社會管理就是通過促進社會集體的發展和發育,逐步削弱公安機關對社會強制干預的職能,并強化為社會發展協調服務的功能;公安機關的注意力應該轉移到為社會和市場組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的治安環境上來,充分發揮公共政策在調節社會公平和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的作用。
其次,在管理內容上,從泛化結構轉向分化結構。在早期,公安機關社會管理職能的內部結構分化和內涵擴張比較有限,其相對獨立性并不明顯。人們對社會管理的認識是在它與政治統治職能對應這一層面展開的,由此把社會管理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公共服務職能混同起來,認為社會管理就是通過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科學地規范國家的經濟行為,在國民經濟范圍內進行宏觀的計劃,組織,指揮,調節,監督,實現有效的管理,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管理不僅包括對社會發展的宏觀規劃,還包括提供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公共事業等“公共物品”方面的內容。隨著社會事物復雜性程度的提高,社會管理的概念內涵開始擴張,并逐步分化,側重定位于公共事務管理而非提供“公共物品”,成為一個區別于經濟調節,市場監控和公共服務,具有協調性,回應性,層次性和多元性的復合式概念。具體地說,社會管理的內容包括創設必要的制度和規則,建立抑制利益獨占性的平衡機制,協調和整合多元復合式概念。具體地說,社會管理的內容包括創設必要的制度與規則,建立抑制利益獨占性的平衡機制,協調和整合多元復雜的利益沖突;在公安機關與公眾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促進公安機關與公眾的信息交流,矯正公安機關行為與公共選擇之間的偏差;明確中央與地方公安機關的職責,在宏觀指導和圍觀管理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加強民間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公安機關,社會,市場組織的多元智力結構及網絡化的互動管理格局。同時,公安機關也開始把民間組織或團體納入社會管理的主體范疇,將之作為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表達社會利益訴求的重要制度形式,以此調動社會資源。
因此,公安機關在今后實現社會管理職能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了解網絡社區的特點,以及其帶給社會的深刻影響,結合實際公安工作,有效地對社會進行管理。當然,在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保障的同時,公安機關也要以此為契機,不斷完善和改進社會管理理念與方法,推動社會管理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概念辨析》,《東南學術》2005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