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安全管理中,因為系統漏洞的存在會可能導致系統的安全受到威脅,從而使各個運用系統管理的行業受到損失。因此本文對互聯網安全管理的漏洞做出了論述,并且提出了改進措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安全管理漏洞改進
一、互聯網安全管理中的漏洞
導致互聯網漏洞形成的原因也有多種,一般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網絡協議本身的缺陷,這種缺陷主要在于設計階段時考慮不夠充分,強調了互聯網的開放性,而對互聯網的安全性考慮不足,因此造成給系統帶來安全隱患;比如目前主流使用的協議TCP/IP,這種協議的開放性過強,因此有不少漏洞的存在。二是,威脅、破壞性強的安全漏洞,這些漏洞的形成主要是在程序設計上中出現問題,如編程人員編程疏忽留下了系統漏洞,或者是編程人員為了情況需求而設計出一些“后門”,這些均是系統漏洞形成的原因,如果不及時發現或不采取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那么漏洞一旦被其他人員發現,可能對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并且這種漏洞的彌補、修復很難,所以應加強系統設計階段的安全管理。三是配置漏洞,這類漏洞比較常見,也是很多網絡攻擊者容易運用的漏洞;這種漏洞一般是由于系統的人為錯誤設置而造成,從而導致漏洞的存在。
二、互聯網安全管理改進措施
由于互聯網安全漏洞的存在,那么其可能會對社會造成諸多的負面影響,借鑒國內外互聯網安全管理的經驗,來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改進方案,方案的思考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完善法律法規。由于互聯網的運用已經達到了全球信息化的形式,而且各國對互聯網管理的主導者都是由國家政府人員來擔綱,因此,完善互聯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有著不可推卸的職責。就美國而言,美國的互聯網發展程度可居世界領先地位,那么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法律法規來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定,在美國設有《兒童網上保護法》、《通信莊嚴法》等,這兩部法律嚴格禁止在公共網絡上傳播情色、猥褻等非法內容,并且隨9.11事件后,又頒布與互聯網安全管理有關的《愛國法》和《國土安全法》,這兩部法律均是對網絡信息的嚴密監控,一旦有人員運用互聯網漏洞從事非法活動,那么則施予嚴厲打擊,在法律武器的強化下,互聯網安全管理也得到了有效強化。因此,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是我國互聯網安全管理的重要實施。(2)研發新技術。研發新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對網絡安全管理保駕護航,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作后盾支持,那么互聯網的安全管理也無從談起。因此,研發新技術的思路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技術來做考慮,比如荷蘭的司法機構有明確要求,要求對每個網絡服務商必須安裝網絡監視設備,該設備將為法律執行機構分離,傳輸以及轉換技術,并且在法律明文中有規定,所有的電信公司必須安裝“網絡警察”,通過這種監控設備的運用能夠對互聯網犯罪人員實行有效的追蹤,完成人員的抓捕,實行法律的嚴懲。在日本地區,為了防止非法人員利用網絡漏洞來散播色情、暴力等信息,NEC公司和日本通產省在網絡平臺上共同開發了過濾系統,其不僅是對青少年健康的有效保護,也對網絡系統的抗毀能力進行了加強,并且提高了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3)加強公民參與到互聯網安全管理中。公民的參與到互聯網的安全管理中,是為了擴大網絡安全監督的范圍,是培養公民互聯網安全意識的有力措施。這樣的措施可以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既可以增強政府管理的主動性,也可以起到加強行業自律的作用。在目前的民間互聯網安全管理領域中,就存有一些像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類似的機構,特別是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完全是由民間組織的獨立機構,并沒有政府的涉足,這樣的組織不僅是實現人民和政府的有效聯系,也是對網絡系統漏洞的更大力度上的安全保護。此外,像民間組織的“網絡安全焦點峰會”,這個會議的有關人員,利用了反匯編工具實現半自動化、規?;僮飨到y溢出漏洞挖掘的技術向系統廠商演示了漏洞的所在,并且這是一個嚴重的安全漏洞,該人員且演示了漏洞的查找和思路分析,并把相關資料轉交給了系統廠商,避免了對網絡使用者造成更大的損害。
三、結語
總的來說,要加強互聯網安全管理,那么就有必要對網絡系統漏洞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而運用新的技術來實行安全防護措施,并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民間組織安全管理建設,其均是對互聯網安全管理的有效加固,是保證網絡的安全,為實現綠色互聯網工程做鋪墊。
參考文獻
[1]尹虹. Web應用程序漏洞主動掃描器的研究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1.
[2]周秀梅.信息化安全工作存在的漏洞與解決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3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