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及《電工基礎》教材特點,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形象,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激發求知欲,發揮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電工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學生《電工基礎》教學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的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構成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中專學生正處于求知的旺盛時期,他們對新課程充滿好奇,這時,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電工基礎》課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明確學習目的,引起興趣
《電工基礎》對中專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比高中物理中的電學內容要深得多。因此,在緒論部分的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使他們興致勃勃、充滿熱情地投人學習。
二、利用直觀教具,提高興趣
《電工基礎》是研究電磁現象及規律在工程技術領域中應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在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教學,采用實物、模型等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器官的相互協調作用。再如,學習變壓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時,通過實物及學生自述其所知的變壓器的用途,引導學生了解變壓器的結構“變”什么和“變”的原理,積極思考,掌握要領和理解原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增加興趣
“電”,看不見又摸不著。《電工基礎》是一門理論性、抽象性強,實踐性要求高的課程。中專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并且初中數學、物理基礎薄弱。在教學中,往往有許多圖景學生想象不出來,實驗又無法進行,而這些圖景對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實驗雖然可以演示,但其反應過程無法看到,學生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逼真的模擬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這些認識上的障礙。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將實驗裝置(如電流表、線圈、磁鐵等)畫出,利用動畫效果,模擬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在模擬過程中,原磁通、感應電流產生的磁通可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并配上動畫效果,這樣不僅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而且學生通過視覺刺激,很容易接受和理解這抽象的概念,并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精心設疑,誘發興趣
思源于疑,學有疑才有思。學貴知疑,學習有疑問,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趣味的設疑,會使學生對學習《電工基礎》產生興趣,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高質量的設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注意。
五、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帶入引人人勝的境界中。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喜新厭舊、厭呆倦板的心理,在教學“原則不變、方法常新”的思想指導下,靈活使用多種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感,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想掌握它的特性,全靠書上的介紹和自己的想象,確實難以理解。在學習電流、電壓、電位、電阻、電容這些基本概念時,學生也難理解,這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好,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而且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水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它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人們每天都離不開水,所以對它的物理性質很了解。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把電比喻成水,則電流相當于水流,電壓相當于水壓,電位相當于水位,電阻相當于水流中的障礙物,電路相當于水路,電容相當于盛水的容器,這樣就很容易理解。
六、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在電工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干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時,可以先結合磁極間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學生介紹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建成情況,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作簡單的介紹。當學生聽完介紹后,對磁懸浮列車很感興趣,就會不斷提出問題。然后可以一起探討懸浮列車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學保障的,這樣就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生了。用這種設置懸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把探究內容由書本知識向社會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動由外在興趣轉化為學生的內動力。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準備階段,要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前后內容的聯系,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形成學習動機,又要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增強能力,從而提高《電工基礎》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