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HSUPA是3GPP在R6階段推出的針對上行鏈路性增強的技術,HSUPA與HSDPA合成為HSPA。HSUPA沿用了3GPP R99的大部分特性,如小區選擇、同步、隨機接入、基本移動性管理等方面都沒有變化,只是UE向基站傳送數據的方式改變了,如NodeB控制的調度、HARQ技術,更短的TTI,高階調制以及快速專用信道建立等方面。從網絡性能上來講,HSUPA比R99在以下方面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1)上行鏈路可支持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2)與R99相比,上行鏈路的無線覆蓋范圍有所提高;
(3)增加了小區上行吞吐量;
(4)減少了數據傳輸時延;
(5)增強的快速調度與資源控制算法;
(6)業務的Qos能力有所增強。
二、問題描述
通過數據分析,測試過程中無線環境均良好,UE TxPower均正常,未見異常干擾現象,可見HSUPA業務速率偏低顯然存在問題。
三、問題處理步驟
3.1核查終端能力是否受限
3GPP協議定義了6類HSUPA終端,不同類別的終端所支持的最高吞吐率各不相同,在R7協議定義了一類支持上行11.5Mbps的HSUPA+終端,目前使用的測試終端為HUAWEI E180數據卡,屬于類6終端,所支持理論峰值速率應為5.6Mbps,不存在終端能力受限問題。
3.2核查USIM卡的核心網開卡速率,確保數據卡不會出現限速現象
經后臺信令跟蹤發現,查看核心網下發給RNC的RANAP_RAN_ASSIGNMENT_REQ消息,查看當前使用的USIM卡核心網開卡速率,發現下行最大波特率為7.2Mbps,上行僅為2Mbps,存在速率受限問題。于是對USIM卡進行開卡速率修改,將上行最大波特率修改為8Mbps,排除開卡速率限速的可能,進行CQT驗證。
3.3核查RNC下小區的傳輸配置
WCDMA網絡除個別小區存在E1/T1丟失告警外,基本都配置了4條E1/T1線、以及FE口,總傳輸帶寬至少達到8M,,應用層需要考慮0.75M左右的傳輸損耗,這樣換算下來端口速率至少能夠滿足7M帶寬需求。
3.4檢查RNC和Node B版本規格
Node B基帶處理單板有NBBI板,HBBI板和EBBI板三種;對于V2平臺,Node B基帶處理單板有WBBPa和WBBPb板。目前,只有EBBI板和WBBPb板支持HSUPA 5.76M業務。Node B基帶處理單板均采用的是WBBPb板,支持5.76M HSUPA業務。
3.5檢查RNC參數配置
(1)上行SRB需要使用E-DCH信道承載。建立HSUPA 5.76M業務,上行需要使用2*SF2+2*SF4,必須將SRB建立在E-DCH上。在RNC LMT上使用LST/SET UFRCCHLTYPEPARA命令可以查詢/修改各個RNC當前的設置情況。
(2)HSUPA 2MS TTI開關狀態。建立HSUPA 5.76M業務,必須使用2MS TTI。因此,必須打開RNC的2MS TTI開關。在RNC LMT上使用LST/SET UCORRMALGOSWITCH可以查詢/修改該開關的設置情況。3:CN指派MBR需要大于2MS HSUPA業務建立門限。建立HSUPA 5.76M業務,CN指派MBR必須大于2MS HSUPA業務建立門限。CN指派MBR可以參考步驟二當中的核心網開卡速率。2MS HSUPA業務建立門限在RNC LMT上使用LST UFRC命令查詢。
3.6檢查RNC和NodeB License設置
在RNC的License控制項中,HSUPA 5.74Mbps per User與SRB over HSUPA。根據3GPP協議,如果上行要支持2*SF2 + 2*SF4,要將信令承載于E-DCH上。RNC LMT上使用LST LICENSE查詢。
四、問題處理結果
由于NodeB未開啟HSUPA TTI license支持造成速率無法達到2M以上,通過對NodeB的License配置查詢后發現,HMRNC1與HMRNC2已配置的NodeB較多,但部分道路附近基站未配置。
五、復測效果驗證
(1)HSUPA TTI LICENSE修改后的Probe測試效果。
選取區域進行DT驗證,發現HSUPA的吞吐率有明顯的提升,大于2M的路段明顯增多。修改后HSUPA業務的測試速率在2M以上。
(2)吞吐率效果對比。
經驗證,修改后CQT時HSUPA業務速率在2.5M左右,DT時的業務速率在2M左右,提升效果比較明顯。
六、總結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排查過后,定位了問題的最終緣由是USIM卡的核心網開卡速率受限與基站側未配置HSUPA TTI 2MS LICENSE所致,通過修改USIM卡的核心網開卡速率與對城區宏基站配置License的手段,HSUPA的業務速率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