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用出乎意料的方式發布全新專輯,再次向人們證明:就算在這個信息全透明化的時代,人們還是對老套的驚喜樂此不疲。
一整年來,樂迷已經經歷了太多大牌神秘回歸的狂喜。而加拿大的電子舞曲二人組Boards of Canada無疑用自己的方式再一次給音樂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國際唱片店日當天,一位幸運的發燒友在紐約市眾多唱片中發現了一張12英寸的黑膠碟,其中錄制了一 段由機器人聲誦讀六分之一的36位數字代碼。樂迷們偵探般地開始從廣播、電視、YouTube搜羅,甚至在倫敦的Rough Trade East唱片店外墻投影廣告上搜尋到了這段代碼的其他部分,并終于將其重組還原,揭開了Board of Canada即將發布新專輯Tomorrow's Harvest的細節。這也是他們8年來首次發表新作品。這一系列如同高科技犯罪般的揭秘游戲,充分證明了發燒友們絕不是等閑之輩。也許The Pigeon Detectives下次出新專輯前也可以嘗試類似智能手段來調動群眾。
如果說Boards of Canada新專輯《Tomorrow's Harvest》的探尋過程好似復活節尋找彩蛋一般的話,Daft Punk對新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無懈可擊的懸念廣告攻勢就絕對可以被稱作是“樂壇的降臨節日歷”。當然,Daft Punk版本的“降臨節日歷”后面可沒有天使加百列,也不會有東方三賢士,取而代之的是Nile Rodgers和Pharrell Williams。來自加拿大和法國的這兩支電子舞曲樂隊不約而同地采取新奇手段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專輯,有趣且有意義。
每當提到保持神秘性,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似乎都是利大于弊。專輯在各大網站上被任意分享、免費下載,藝術家們都為自己的損失而哀嚎著。唱片公司一直呼喚制訂更嚴格的安保措施,加大互聯網管理力度,保護藝術家的知識產權。但直到6年前Rodiohead突發奇想用一種“自主支付”的模式扭轉了互聯網對音樂人知識產權的傷害大于幫助的慘痛歷史。從那時起,人們終于意識到,這種前所未見的發行模式無疑解決了盜版橫行的問題,同時也挽救了音樂產業。
出乎意料的是,樂迷們非常贊同這種做法,并愿意為他們鐘愛的音樂作品買單。互聯網作為獲取廣泛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為那些求知若渴、腦筋靈活的家伙提供了最棒的展示平臺,甚至有演變成“不驚人誓不罷休”競賽的趨勢。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之前,總導演Donny Boyle就曾要求參演志愿者務必三緘其口,將“驚喜”留到開幕式當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們確實做到了,保守秘密看來也并不太難。David Bowie也選擇相信與他一起完成《The Next Day》的所有工作人員,結果真的在發行之前,未有任何小道消息。這兩個案例都證明了,人對于驚喜的珍惜程度,遠遠比提前打聽消息什么的高多了。說到底,如果提前走漏風聲,工作人員和藝術家一切的努力全白費不說,帶給觀眾和聽眾的樂趣也大打折扣。當然,這絕不是禮貌地要求大家就能做到的。在Daft Punk新專輯播放會上要求與會人員簽署保密協議,3年內不能談論與該專輯相關的話題。(2016年見!)但我并不認為這是法律威脅。如果真的總是有人泄露新專輯的錄制情況,那才真的是毀掉樂迷的心理預期呢。
從今年新專輯的發行策劃來看,神秘感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這個時刻都被獨家頭條和八卦劇透所包圍的娛樂時代。不過,上述藝術家沒有任何一個是使用Twitter作為推廣平臺也并不令人驚奇。自上世紀90年代出道以來,Boards of Canada就相當害羞,甚至被認為無聊;可現在,他們更加神秘了。現如今,大多數藝術或娛樂從業者都使盡渾身解數最大化地向公眾展示自己,但其實聰明的人還是明白,適度的神秘感會帶來更多好處,畢竟還是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