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文藝青年來講,西塘就像一首古樸的詩,舊時閣樓、渡船水鄉、最美不過朝露和夕陽。把西塘和“母親”聯系到一起的,是電影《兩個人的芭蕾》。當“德貴家的”背著幼女在大雪中踽踽前行,悠遠的古弄預示著兩代人曲折連綿的情感,以及人生不得不面對的仄蹩處,所幸,還有西塘的水,溫柔中見綿綿生機。
這是做過母親的人才能在西塘看到的情感。
弄堂里的延綿時光
母親退休后,為了圓她的江南水鄉夢,我帶她去西塘玩。
到西塘首先要看的是弄,這里的街弄有百條之多,連綿而上,彼此交錯,一般以居住的大姓家族而命名,如王家弄、葉家弄、蘇家弄。最著名的是“石皮弄”,據說石皮弄的石板薄得只有三厘米的厚度,就如皮膚一般;最寬的地方是1米,最窄的入口處只有0.8米,如果有兩個胖子在弄內交會,就是擦墻貼肚皮也不一定能輕易通過。即便是瘦削如我們,也必須手牽手肩碰肩地通過,這是我們很久都沒有過的最親密距離。
蜿蜒悠長的弄勾起母親的回憶,讓她想起兒時放學回家的羊腸小道,我則不覺想起了張愛玲筆下一幕幕上海姑娘的圖像。天色將黑的時候,我們抬頭向上望去正是一條狹長的天空,怪不得早聽聞石皮弄有西塘“一線天”的說法。
除了石皮弄之外,西塘最窄的弄是位于環秀橋邊上的野貓弄,最窄處僅30厘米,人根本不能進去。最寬的弄則位于燒香港北高階沿李宅的大弄,可并排走5~6人。
橋上的風景
坐在烏篷船上,穿過一座座連接水鄉的小橋,暢行的流水中,仿佛途徑了生命的一條條山道。西塘橋多,大大小小的總共有27座。這里的橋多是以秀字命名的,如環秀橋、安秀橋等。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位于游船碼頭的送子來鳳橋。來鳳橋寬10米,正中有花墻相隔,橋體上的石階被一分為二,左側的石階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側被設計成小小的斜坡,因古人考慮到當時女子有纏小腳的習慣,邁步子小,臺階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專用。此橋又名“情侶橋”。據稱凡新婚情侶過此橋,男左女右,可卜貴子。母親牽著我的手說,有朝一日若是我成婚的話,不妨來到西塘走走這橋。
從送子來鳳橋下了船,我們被橋頭的幾株櫻花所吸引。城市、公園里的櫻花曾經見過不少,而在這斑駁、蒼老的古鎮中,還是第一次看到。正在盛開的櫻花樹,燦若云霞,與水鄉古鎮白墻灰瓦的建筑形成了相輔相成的意境,更加多了一絲柔美與清新。看到此番美景,我忍不住要為母親拍照。大概平時少有拍照的緣故,一開始她還扭捏著無法伸展,漸入佳境后她反而開始指導我應該怎么拍,背景是什么才好看,每張照片里她都煥發出不同的神采。
每個女人都有一顆臭美的心,且與年齡無關。
煙雨廊棚
西塘的雨廊(廊棚)是江南水鄉獨一無二的建筑,也是古鎮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廊棚原有3000多米,現存1500米左右。所謂雨廊,其實就是帶頂的街,在雨季,像一頂碩大的雨傘,呵護著來往的行人。舊時水鄉,因交通以水路為主,商貿往來依靠船只,為滿足商貿交易而形成的遮風擋雨的道廊,是地地道道的鄉土建筑。
在廊棚中找了一家餐館,點上當地的幾道特色小菜,我和母親一邊吃喝一邊同店內的老板聊起天來。老板告訴我們在西塘除了特色的弄、橋和長長的廊棚之外還有很多明清時候建造的私宅也值得一賞。此外西塘的主題公園、博物館有興趣都可以逛逛。這里地方雖然不大,可是每一處若是認真體會起來,即便待上一兩個月,每天的感受都不一樣。
入夜,行走在漫長的廊棚之中,看廊頭上掛起的高高燈籠,湖水、小橋、漁船,和廊棚外的深藍天空,宛如一幅山水油墨畫。來來去去的游客,來來去去的故事,我和母親就這樣手牽著手,像以往她無數次送我上學那樣徐徐地埋頭走著,我們慢慢咀嚼一路的風景,聊著生活、工作,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同母親一起散步。今夜的西塘,既不文藝也不浪漫,它是只屬于我們母女倆的靜謐時光。
★最佳旅游時間★
去西塘旅行四季皆宜。春季的西塘繁花似錦,秋季的西塘煙雨迷蒙,夏季來西塘,可品嘗特產“六月蟹”,冬季來西塘,可與水鄉人民一起體會古鎮春節的味道。無論何時,古鎮都悠悠流淌著她的古樸溫柔之美。若4月至5月來,還可看到西塘杜鵑花開,一片春意盎然,踏青臨水,溫度和濕度皆宜。
★路線★
到西塘旅游可先從上海、杭州、蘇州乘火車到嘉善,再轉中巴或打的前往西塘。從上海出發,可在鐵路南站乘空調快速旅游專列到嘉善,約40分鐘。嘉善火車站距離汽車站(環北西路)步行5分鐘的路程。到西塘的快客票價4元,半小時可到西塘,每5~10分鐘一班車,末班車是18:00左右。錯過了班車也沒有關系,火車站門口有很多拉客的小面包車(最多坐7人)可以到西塘,30~40元一輛車。
★美食推薦★
西塘雖是一個小鎮,但它那里許多帶有鄉土風味的美食卻能讓游客回味良久。比較有名的特色菜有“荷葉粉蒸肉”、“清蒸白絲魚”、“霉干菜扣肉”、“油鹽蟹”。西塘的特色小吃則有:芡實糕、青團子、立夏餅、八珍糕、西塘粽子、南瓜餅等,味道尤其獨特。此外,如果你是熱衷于美釀的話,西塘的黃酒也是一絕,一般以五年釀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