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以這樣一句作為本書的開頭,讓人不由想這會是一部喜劇,來講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可是如若只為了消遣而讀,那么這部《傲慢與偏見》就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往往,偉大出自于平凡,奧斯丁就是將她的哲理通過愛情這一人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來表達的。
關鍵詞 傲慢 偏見 生命力
《傲慢與偏見》是18世紀末英國現實主義女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電影《傲慢與偏見》改編于這部著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正是由于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促使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也許,你尋遍全書,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但她用理智二字詮釋了所有的精髓。她以理智詮釋愛情,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離死別,沒有《巴黎圣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熱情,但其所反應的社會現實確實如此的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一、《傲慢與偏見》之背景簡介
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期大英國正處于巔峰時期,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英國鄉間。當時英國鄉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愜意悠閑的,淳樸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個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始終波及著鄉村,如勢力、炫耀、虛榮和對婚姻的看法。當時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南方有可觀的家產,女方有豐厚的嫁妝。于是他們的結合便是幸福,便會為世人所承認接受。誠然,這樣的婚姻類似于一種資產合并,以錢作為婚姻的基礎,這明智嗎?在當時的達官貴人看來這無可非議。于是一切的婚姻要門當戶對,此處的門當戶對確切的說應是資產相當。于是,一個已婚紳士有一兩個情婦,或是貴婦們有幾個消遣的情人也被當時的社會所默認。可婚姻仍被冠以“神圣”這一詞來修飾。注重實際的人們始終以金錢作為信條,金錢至上方位他們的圣經,為之不惜賭上一生的幸福。這樣的所發才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錢成了地位的標志,有錢=有教養=有地位=有高尚的品格=具備做丈夫的一切條件。當貴婦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標榜自己的地位、修養、才華、嫻靜、優雅等等的諸多美德時,她們絕不會想到這一切的美德以形成的資本是錢,她們談及金錢時,顯現出藐視和鄙夷,卻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締結不是因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屬品,作為她們豐厚嫁妝的最讓人信服的掩飾物。人們以敷衍、奉承來祝賀新人,祝她們有錢人終成眷屬。
二、《傲慢與偏見》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傲慢與偏見》生命力之語言美
英國當時流行夸張喜劇性的浪漫小說,以使人們厭倦,奧斯丁的樸素的現實主義開啟清新之風。奧斯丁的語言幽默風趣,給作品帶來輕松愉悅之感的同時,也讓讀者體味到其中的諷刺意味。
《傲慢與偏見》語言的幽默風趣,在書中處處都有所體現。聊城大學的研究生趙寶霞就在《<傲慢與偏見>人物對話的語用學分析》中,將這種語言的幽默體現從四個準則的違反來分析,有意違反質準則、有意違反量準則、有意違反關系準則、有意違反方式準則。同時,還提到準確地把握小說中極具喜劇性的時刻,與更深層次的問題相連,才能真正的認識簡·奧斯丁作品的精髓。江蘇鹽城大學的俞娟也認為《傲慢與偏見》的語言幽默,是在任務語言打破合作原則中體現的,她提到《傲慢與偏見》成功的關鍵在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細膩的筆法及彌漫全書的幽默語言。
《傲慢與偏見》生命力的永久性還表現在諷刺藝術的成功運用,書中語言的諷刺運用的如魚得水。蘇州市職業大學的王友華就發表了《論<傲慢與偏見>中人物形象的諷刺藝術》,在文中王友華提到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將諷刺藝術運用的爐火純青,無論在情節以及語言上,在人物刻畫上,還是在主題上,諷刺無處不在。文中運用的幽默語言讓我們從笑聲中體會到她對人性丑陋一面的嘲諷,用反諷的藝術手法剖析人們的愚蠢各種可笑的弱點,表現對人的深刻的理解和對生活的全面認識。
《傲慢與偏見》生命力之經典評論
英國一家機構在2004年曾做了一項調查,尋找現代英國女性夢想的“頭牌約會對象”。結果,不是帥哥貝殼漢姆,也不是英倫情人休·格蘭特,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竟然不是一個真實的男人,而是十八世紀的小說人物——《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主人達西。后來,英語BBC4又發起一項讀者調查,選出對女性影響最大、曾改變女性世界觀的文學作品,結果,《傲慢與偏見》名列榜首。投票者認為,“《傲慢與偏見》可以改變對自己性別的看法,讓人覺得作為一個女人事愉快的。”無論是小說中的那個傲慢的外表下藏著真摯可愛情感的達西,還是BBC電視劇中科林·菲斯飾演的那個形象更為具象的達西,都有著驚人的魔力。
200年前,簡·奧斯丁以110英鎊把版權賣給一家出版商后,1813年《傲慢與偏見》問世。有意思的是,那時候《傲慢與偏見》的讀者,更多的是男士。沃爾特·思科特爵士贊揚奧斯丁“筆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物和角色變得有趣”。200年的時間,足夠一部小說被人淡忘,但《傲慢與偏見》卻以蓬勃的生命力風靡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俄羅斯……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在它的影響下,多部相關的影視作品系列誕生,甚至還出現了以簡·奧斯丁和她的《傲慢與偏見》為核心的旅游產業。如今的《傲慢與偏見》,已然是一個文化品牌,一個價值上億英鎊的產業。
《傲慢與偏見》一書充分體現了奧斯丁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當今的讀者仍對她諷刺、幽默的語言背后蘊藏的生活態度津津樂道,她能成為跨越年代魅力經久不衰的核心也許還是因為其作品通俗地探討著愛情和生活,又或許還有其他仍然值得挖掘探討的文學意義。曾有人說,“若說《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參考文獻:
[1]趙寶霞.傲慢與偏見.人物對話的語用學分析[N].文學評論.
[2]王友華.論傲慢與偏見中人物形象的諷刺藝術[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8).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外語學部英語509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