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是家庭食材儲備庫,主婦們習慣了把冰箱當做儲藏柜,吃剩的飯菜、開封的零食、蔬菜水果統統塞進去,久而久之異味橫生,那些爛在角落里的食物,不僅影響烹飪心情,更威脅家人飲食健康。是時候清理冰箱了!其實,冰箱收納有訣竅,一次整理,長期受益。
收納總原則
“八分滿”更省電
冰箱不該放滿!雖然常言道“要把空間利用到極致”,從“無空間”處創造空間,但此法并不適用于冰箱!
冰箱一旦塞滿了,會嚴重影響空氣對流,不但冷凍的效果會大減,更浪費電。而且,東西愈多,愈會看不清楚里面放了什么,除非你在冰箱門上貼大字報提醒自己,不然通常兩個禮拜過去,你就會開始逐漸忘記“迷霧森林”的深處塞了什么,一眼沒看到,就會再買一次。所以,至少要讓自己的冷藏庫存貨量維持在總收納空間的80%以下!
存儲空間使用全攻略
冰箱溫度控制旋鈕上都分別標有數字,它代表著對冰箱內溫度的控制范圍。所標的數字越大則控制溫度越高。
不同季節溫控器的指示范圍為:夏季2~3;春秋季3~4;冬季4~5,當室溫低于10℃時,溫控器應撥到6的位置。
此外,冰箱存放食物最重要的是保鮮,而保鮮最重要的是溫度。一般來說,冰箱門處溫度最高,靠近后壁處溫度最低;冰箱上層較暖,下層因很少被翻動所以溫度最低。
按照溫度高低,將冰箱冷藏室分為六塊區域:門架處、上層靠門處、上層后壁處、下層靠門處和下層后壁處,底部保鮮抽屜。
★冷藏室(2.7℃~4.4℃)
上層靠門處 上層溫度比下層稍高,可放置直接入口的熟食、酸奶、甜點等,這些食品要避免溫度過低。
上層后壁處 溫度最低,可放置容易變質的食物,如剩飯菜、熟食、酸奶、甜點等。密封好,0℃儲存。
下層靠門處 可儲存易變質、需快速加熱的食物,如煮好的雞蛋、魚肉及易凍傷的無葉蔬菜和水果不低于0℃保存。
下層后壁處 適合未煮熟、需要低溫保存的食品。如果家中冰箱有保鮮盒,可將不宜久放的排酸冷藏肉、冰鮮魚等放入其中。
底部保鮮抽屜 由于位于冷藏室最底部,濕度最大,較適合存綠葉蔬菜、辣椒和西蘭花等,最多可保存1周。
★冷凍室(-15℃以下)
上層 溫度最低,適合儲存速凍類食品,在-25℃~-18℃之間,速凍食品的品質會比較穩定,開封后最好盡快吃完。
中下層 可存放凍魚、生肉、海鮮等冷凍食物。在-18℃的環境中,可較好保持細胞壁的完整,有利于水分保持。
門架處 溫度最高,適合擺放室溫下也能暫存的食物,如腐乳、芝麻醬等調味品以及雞蛋、咸鴨蛋等。
常見食物貯藏溫度時間
蘋果:-1℃~1℃,貯藏期2~7天
梨:-1℃~1.5℃,貯藏期1~6天
葡萄:-1℃~3℃,貯藏期1~4天
橘子:0℃~1℃,貯藏期50~70天
西瓜:2℃~4℃,貯藏期7~10天
土豆:-3℃~6℃,貯藏期6~10天
白菜:-1℃~0℃,貯藏期10~15天
黃瓜:7℃~10℃,貯藏期5~7天
茄子:7℃~10℃,貯藏期10~15天
青椒:7℃~10℃,貯藏期10~20天
鮮肉:0℃~1℃,貯藏期8~10天
凍肉:-14℃~-18℃,貯藏期15~30天
鮮魚:-1℃~5℃,貯藏期7~10天
凍魚:-7℃~-10℃,貯藏期15~30天
對蝦:-7℃~-10℃,貯藏期10~15天
雞蛋:-1℃~1℃,貯藏期8~12天
收納好搭檔
●不串味:保鮮盒
做好冰箱中的食物保鮮工作,能防止營養美味流失。食物的保鮮需要三個因素:溫度、濕度、氣體。保鮮膜和保鮮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較差,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合格的保鮮容器基本不含有害物質,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氣體流通和水分流失,如果擁有良好的密封功能,保鮮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簡明收納:透明長方盒
買個透明的長方形收納盒,把冰箱里的瓶瓶罐罐集中放到一起管理,需要時,抽出來,這樣拿放很簡單。而且,有了這個可以直抽的小抽屜,放到靠里面的瓶瓶罐罐,也能輕松地拿出來,不再需要移開其他東西,用透明的容器分割冰箱空間,存放的食品就能一目了然。
●每日食物安排:小塑料籃
如果你去過十元店之類的雜貨店,那一定看到過不起眼的方形塑料籃。在整理冰箱時,可以把買回來的菜,計劃一下哪一天要烹飪哪幾種,把這幾種菜放入該天的籃中,如此一來,就可以明確地知道哪天用哪些食材,不必找不到,或再去買了。
●戰勝遺忘:貼標簽
加上醒目的提醒標志才不容易忘記。快過期的東西常常會忘了吃,最后不得不丟掉,現在開始準備一包有顏色的夾子,快過期的食物隨手夾上一個,或放置在一個小塑料籃里,勇敢面對過期丟掉的東西,發現我們“以為有人會吃,其實根本沒人愛吃”的采購盲點,下次買東西會更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