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一正一反兩個生動、鮮明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完備的課堂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極大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而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知識積累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方能有效的掌握課堂管理技巧,化解矛盾沖突,扎扎實實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策略;課堂管理策略;師生矛盾;課堂教學效果
嚴格地說,課堂管理策略是教學策略的一個子項,教學策略有多種不同定義,一般認為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課堂管理策略大抵上屬于教學策略中“教學組織形式”的范疇,因而有時受到大家的忽略,很多人都想當然認為教學應側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選擇,而輕視課堂管理策略的運用,因而沒有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案例真是不勝枚舉。為什么呢?俗話說得好“魔鬼隱藏于細節之中。”教學效果不好除了是因為我們前面所述教學策略較為宏觀以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還在“教學組織形式”中的課堂管理這個看上去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方面,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們來看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姜文導演的反映“文革”期間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一個情節,馮小剛飾演的物理教師走進課堂,他的草帽幾次被風吹進講臺邊的煤堆里,他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重新撿回講臺,正當他認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聚精會神地在黑板上書寫時,似乎感覺有什么不對勁,轉頭一看,不知那位同學惡作劇用一小堆煤球填在草帽的凹處,這位老師一看,氣不打一處來,立刻脾氣大發,大喊大叫“這課不能上了,這是誰干的,誰干的?”當然不會有結果,一位同學起來舉手發言,也是語帶調侃地為堆煤球的同學幫腔,全班笑成一團。教師既感到自尊受到傷害,憤恨難禁,又開始惱羞成怒地大喊大叫,整個課堂亂成一鍋粥,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在當時情境下,如果我們有完善的課堂管理策略預案,我們是不是可以避免這種尷尬局面?那是完全有可能的。雖然,這是發生在“文革”這種特殊的歷史年代中。設想一下,這位老師,當時可選擇的路徑和策略有很多,比如,草帽總是被風吹,干脆將草帽放到講臺下,如果這一次沒做,草帽已被惡作劇學生用煤球壓住,可以不動聲色地自我幽默說:“哎呀,這位同學到是想給我幫忙了,可是幫的太過了,反毀了這頂草帽。”或者更進一步拓展一下,將風吹草帽、煤球壓住草帽與所講的物理學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豈不更好。可惜的是,這位馮老師一錯再錯,以至于最后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讓我們再見識一個例子:一位教師走進高一(一)班教室,同學們起立、坐下以后,教師走上講臺,正準備將教材和講義放下,卻發現講臺上積了一大片水,教師的第一反應是內心非常惱火,但他理智地告誡自己“冷靜、冷靜”。他將教材與講義放在第一排同學的課桌上,教師里鴉雀無聲,每一雙眼睛都在注視著老師的一舉一動。這位教師停頓了一下,略一思索,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試看命題”講臺上的水不是從樓頂上漏下的,“此命題是否為真命題?”同學們你看我,我看看你。教師說“老師知道你們想什么,這節課我們暫不追究水是誰弄的,只探究水是不是從樓頂上漏下的?”由于教師誠懇地態度,課堂里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大家也積極進入思考狀態,經過教師的提示,大家都參與分析,此命題的假設是什么?結論又是什么,一位同學答道:題設是講臺上的水,結論是:“不是從樓頂上漏下的”教師說:“很好,大家思考一下,假設水是從樓頂上漏下的,那么樓房頂部會有什么現象?”樓頂是濕的,“有裂縫”“有小洞”,顯然,同學們的思維激情已被激發出來,教室里的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最后,教師總結:這種不是直接從假設推出結論,而是從命題結論的反面出發,經過推理論證,與正確事實相矛盾的證明問題的方法,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證明方法——反證法。……下課后,一位同學主動走進辦公室“老師,桌上的水……”,教師打斷他的話,說道“好了,認真完成作業,就是最好的認錯……”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什么啟發,設想一下,你是那位教師,你將怎么辦,你會一開始就惱羞成怒,大喊大叫地訓斥人嗎?如果查不出來怎么辦?查出來學生頂撞你怎么辦?如果你控制不住,課堂局面大亂又怎么辦,觀察前后一正一反的兩個鮮明的例子,可能有人會說有一些人為的巧合與極端的成分在里面,但我們做教師的必須知道,“世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前一個例子,物理老師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課堂應對策略,率性而為,一開始就陷入被動,一步錯、步步錯,而后一例子教師胸有韜略,應對得當,牢牢掌握住課堂的主動權,冷靜,沉著應對所處局面,將計就計,因勢利導。
結合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熟練地運用教學策略,以期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一個成功的教師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狀態,有完備的課堂管理策略。要知道,與我打交道是萬物之靈——活生生的人,雖然他們還是一些心智有待成熟,已處于青春反叛期的學生,我們千萬不能低估他們的能量。他們同樣可以演化出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景與局面,我們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勤學習、多思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才能在這樣的局面里應付裕如。
2.一個成熟的教師應具有開闊的胸襟、寬容博大的情懷,理智、冷靜、沉著應對的品格,這一點,我想每一個教師都有著不少的歷練和體會,前面所舉兩例也淋漓盡致地反應了這一點。
3.俗話說“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管理策略的第一步,即充分注重“三個第一”(“第一堂課,師生間第一面印象,師生矛盾中的第一次交鋒”),上好第一堂課,同時建立好師生間第一面印象,這可能大家沒有什么異議的。通過精心的準備,上好第一節課,讓學生從此“死心塌地”地愛上你的課,從內心佩服你。上好第一堂的過程也是建立師生間第一印象的過程,由于人們對某一件事的過程大多跟著第一印象走,無論怎么強調上好第一堂課,搞好師生彼此的第一印象都不會過分。但是強調注意“師生矛盾的第一次交鋒”可能就有較多異議,實際上,有實際教師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師生矛盾你是回避不了的,你也無從回避,正確對待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師生矛盾,特別是第一次矛盾沖突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關注,因為全班的同學眼睛在看著你,沖突對象也在觀察你,甚至班主任也在關注你,你不能有絲毫懈怠。引起沖突的原因及情景可謂千變萬化,你的應對策略也要隨機應變。從根本的課堂管理策略理念來說,要盡量減少課堂上師生沖突,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一旦發生了,就要勇敢地面對。教師應努力學習和提高自己化解師生沖突的技巧,冷靜、沉著、機智地應對,牢牢把握住事件中的主動權,才是化解師生矛盾沖突的根本之策,每個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教師都有著充分的體驗與感觸。
總的來說,教師要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課堂管理方法和策略,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靈活正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諸多問題,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保證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余小芳主編.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