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聞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企業要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不斷提高基層通訊員的新聞寫作水平和見報率顯得十分重要。該文作者根據自己長期從事通聯工作,針對部分通訊員尤其是基層通訊員新聞稿件見報率低的情況,從熟悉報紙、了解生活、提升寫作技巧和加強學習四個方面,淺談了提高寫作水平和見報率的“秘訣”,對通訊員尤其是基層通訊員具有一定的學習指導作用。
【關鍵詞】新聞宣傳;報紙
一、深入研讀報紙,提升寫稿的針對性
通訊員是新聞宣傳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企業報基層新聞的主要撰寫者,對辦好企業報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層部分通訊員大多是“半路出家”,新聞綜合素質不高,雖然對新聞宣傳工作懷有滿腔熱忱,但采寫的稿件質量不高,報紙采用率低,這不僅影響了通訊員寫稿投稿的積極性,而且制約了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軍事上常講,知彼知已,百戰不貽。我們給報紙寫新聞稿件也是這樣,在寫稿前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即研究報紙,大到每個版面小至每個版面所開投的專欄,做到熟記于心。每份報紙都有其獨特的風格,開設有不同的專欄,不同的欄目所反映的內容和主題不同,新聞視角不同,從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作為企業報,它的首要職能是圍繞企業黨委的中心工作服務,即報道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基層通訊員只要下功夫仔細研究,做到靜下心來多看、多琢磨,重點關注報紙不同時期的報道重點和版面專欄的變化,及時調整寫作思路,變化寫稿角度,就能找到“芝麻開門”的鑰匙。通過有針對性地寫稿,投報紙之所需,這樣寫稿就能減少盲目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見報率自然會有所提高。筆者曾多次接待過一名到報社投稿的退休老同志,他熱愛通訊報道工作,曾最多時一個月投稿10多篇,因采寫的稿件和報紙內容不符合,稿件沒有被采用。后經報社編輯指點,讓他針對中原石油報的服務周刊投稿,他回去后認真研讀服務周刊,針對服務周刊的二版《和諧空間》、《老有作為》、《社區傳真》等專欄,結合身邊發生的事,寫起來得心應手,而且采寫的稿件陸續被采用。這樣他寫稿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了,年終還被油田評為先進通訊員。
二、深入品味生活,提升新聞的鮮活性
基層通訊員和記者相比,由于基層通訊員身兼數職或一人多崗,常常陷于事務性的工作中,沒有過多時間投入到新聞研究和采訪活動中,而且身處基層,視野受限,信息不夠靈通,思維觸角容易受到限制,不能把握政治大局,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上面的新精神、新政策、新部署,導致新聞源匱乏。在這些不利條件下,通訊員不能像專業媒體記者那樣采寫出經過媒體長時間策劃的反映全局性問題的報道、重大典型報道、社會熱點分析性等新聞,所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見報率。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由于通訊員長期生活工作在基層,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體驗著生活,對本單位、本地區人熟、地熟、情況熟。最美麗的風景在基層,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層,基層蘊藏著最鮮活、生動的新聞資源。基層通訊員要利用自身有利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避開會議消息之類的新聞,沉入基層抓“活魚”,著眼于身邊,利用掌握的鮮活素材,寫好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寫出的新聞可以讓企業領導及時掌握基層情況,同時寫出的新聞與媒體記者所寫的要聞和深度報道形成優勢互補,這正是報紙所需要加強的。
基層通訊員要善于寫好“小新聞”。用小通訊、小故事、小特寫、小言論等形式寫成新聞稿件。不僅能夠使通訊員擴大新聞源,提高稿件見報率,而且這些“小新聞”與公眾距離近、差距小、聯系緊,為大眾信服和接受,感到可親、可敬、可愛,更能夠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中原石油報有一名基層通訊員,以采寫基層鮮活生動的小新聞故事見長,她很多稿件被登在報紙的二、三版頭條。近幾年每年在中原石油報刊發和稿件超過百篇,是名符其實的高產通訊員。像中原石油報三版開設有新聞故事專欄,如近期刊發的《點菜》、《忙人王擁軍》、《常“剩”將軍變了》、《泔水桶“縮水”》等都是基層通訊員著眼于身邊的點滴小事,寫成了活潑有趣的新聞,深受讀者歡迎。
三、深入研制標題,提升稿件的醒目度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好的精彩的標題是抓住編輯和讀者眼球的關鍵一環,直接關系到一篇新聞稿件的成敗,甚至一個精彩有力的標題的作用,有時甚至會超過新聞本身。
因此,通訊員在采寫稿件時要對所投稿件的標題給予高度重視,注重提煉。首先,主標題要言簡意賅,能準確精練概括新聞事件,并富有吸引力。其次,要注重標題的視覺化,使標題不只是單純地發揮敘述事件、傳遞信息的作用,更要發揮表達情感、增強感染力的作用。第三,標題要通俗化、樸實化。通訊員結合所報道新聞實事,用通俗樸實的語言,達到反應出新聞事件的精華或主題,抓住讀者的眼球。同時還要注意參考新聞媒體上的好標題,給自己以啟發或借鑒。
四、深入學習思考,提升寫作的創新力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堅持學習尤其重要。我們每天都要面臨新事物、接觸未知領域,只有與時俱進,保持“學習饑渴”,不斷地補充新知,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
如何做到匠心獨運,又是勇于創新時應重視的問題。通訊員應當擯棄傳統的縱向、單一的思維模式,變一元化思維為多元思維,變一元式、封閉式結構的報道為多元式、開放型結構的報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把事物放到整個系統中去考察,將其特點、本質、主導反映在報道中。要超越自我,致力追求與眾不同,拓寬視野,擴散思維,提升眼光,不應就地方說地方,就事說事,而要跳出圈子看,轉變角度看,靜下心來看,看清楚、想透徹了再動筆。每每在采訪、構思、寫作時,腦中要有一根弦繃著,即與自己以前的報道、與別人的同類報道,均應有所不同。也許這不同并非意味著好,但只要照此做下去,日久自會逐步脫離舊的窠臼,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采用聯系的方法,可以在增強宏觀意識的基礎上,發現、捕捉、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報道素材,通過對典型的新聞事實進行展示或剖析,從中抽象、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的東西,使人得到指導、啟發、借鑒等方面的教益。寫新聞時善于抓細節,改變視角,拓展視野,獨家的事實,獨立的觀點,獨有分析方式,獨到的呈現方式,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參考文獻
[1]何崇文著.新聞學基礎[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賀越明著.讀報的學問[M].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
[3]黃旦著.新聞傳播學[M].浙大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