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春 本刊記者 陳 穎
南充:變“大”之后
□ 唐春 本刊記者 陳 穎
建市滿20周年的南充市,在2012年收獲了兩大歷史性成果:主城區人口過100萬、建成面積超100平方公里,在川東北地區率先進入百萬人口特大城市行列。這是1月6日舉行的南充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傳出的信息。
變“大”的南充通過規劃圖一目了然:2008年以前,城區集中在順慶區,隔著嘉陵江的高坪區、嘉陵區還是典型的丘陵農區。在這“變大”的背后,是南充全市上下的辛勞與智慧,變“大”之后的南充,更加追求內在的充實和完善。
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的電子元件生產巨頭之一。該公司的電阻瓷體項目和電子光纖插芯項目也落戶高坪。兩個項目在高坪的投資累計達15億元,且均已投產。
目前,在航空港工業集中區內,已建成2平方公里的電子電器產業園,吸納電子產業項目8個,解決5000多人就業。
依托“龍頭”企業,產業實現了鏈條式延伸。在航空港工業集中區,以三環電子等企業為龍頭的機械電子產業鏈條上,集聚了10多個“重量級”企業——海隆石油機械的鉆桿防腐涂層技術,在行業內獨領風騷;易安新材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科華石油被同行譽為“石化特種設備生產專家”,可對大型壓力容器實施檢測,目前在川東北僅此一家;易亨機械投入700多萬元購買了一臺數控機床,這臺數控機床也是迄今為止川東北最貴的一臺數控機床。
該區經濟與信息化局局長韓惕高興不已:“與5年前相比,現在高坪的工業企業不僅‘個頭’普遍長大,而且不少企業的技術裝備在行業領先。”
一臺設備、一條生產線的投入,相當于 過去一個工廠的投入。2010年7月,南充國棟林產從德國引進了一臺重達800余噸的連續壓機,耗資2.5億元,加上其他配套設備,一條生產線的投入達2.8億元。南充宏瑞印務是一家印刷“老”企業,去年,該企業投資1400多萬元,購買了一套在省內最先進的八色、九色印刷機,也因此成為全省稅務發票定點生產線。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高坪區必須引導企業應用高端技術,研發高端產品。”在企業技改方面,高坪區態度鮮明。
據航空港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徐小平介紹,園區已竣工投產和正在建設的68個工業項目中,有60%的項目的某一組或者多組設備在區域或者行業領先。
發展高端企業和企業的高端產業,兩個“高端”,讓高坪區的工業經濟實現了“撐桿跳”。2011年,該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是2006年的3.4倍。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47%。
冬日的順慶區瀠華工業園,現代化的廠區里人來車往。
走在這片園區,瀠華工業園區指揮長弋曉林感慨萬千:“五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野嶺,現在已經是日趨成熟的企業孵化器,年產值達百億元。”當年,這里除了一張用膠合板勾勒出的規劃圖外,什么都沒有。之后,弋曉林們推平22座山丘,填了9條溝,建起現在近7平方公里的工業園。
“愚公”不止順慶人,高坪區在填挖了1500多萬立方米土石方后,硬是將一個荒山坡變成5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生態工業集中區。它聯動不遠處2.5平方公里人居新城,成為南充產城一體的范本。
“我們必須做一個‘愚公’,踏踏實實讓農業大市轉變為工業大市,但,要做一個智慧的‘愚公’。”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說,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欠發達——南充的市情擺在那里,不發展就沒有出路。
于是,發展的出路鎖定在項目攻堅戰略。
然而,招商項目要習慣被澆冷水,“園區建好后,有企業愿意到南充投資嗎?”“沒有上下游企業的配合,我們單個企業怎么開花結果?”面對銀行家、企業家們迎面潑過來的冷水,南充“愚公”們鍥而不舍,一次次推介,一次次嘗試。
“有誠心有舉動,為企業甘做‘保姆’,這樣的態度打動了我們。”在瀠華工業園落戶的日上金屬總經理蘭日進說。
數據顯示,從2008年1月實施項目推動戰略以來,南充市共完成投資2939.6億元。5年來,南充招引、落地項目近2000個。燕京來了,三環電子來了,匯源果汁來了……行業龍頭紛紛落戶南充。
“為這些企業服好務,繼續當好‘保姆’。”南充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態。
舍“多”求“精”,著力發展規模型、休閑型、觀光型、都市型農業。這為南充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十指握拳,高坪的農業優勢迅速凸顯:“中國甜橙之鄉”、“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省優勢特色效益柑橘基地縣(區)”……近幾年,高坪區先后捧回了多塊“金字招牌”,有6個鄉鎮被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
目前,南充市場出售的2/3的蔬菜、1/3的柑橘產自高坪,高坪的企業以竹子為原料加工的竹藝畫,被客商以每幅上萬元的高價買走。
據了解,以東觀——馬家——走馬萬畝蔬菜基地為核心,該區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5萬畝。以青居萬畝柑橘基地為核心,該區柑橘基地面積達到25萬畝。以斑竹、勝觀萬畝竹木基地為核心,輻射帶動嘉陵江、螺溪河沿岸及金城山脈的竹木產業發展,該區竹木面積突破23萬畝。
有了規模,更要提高科技含量。目前,高坪區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達5.5萬畝,創建農業名優品牌10多個,涵蓋了農產品種植、深加工、休閑觀光及附屬產品開發等業態。
在馬家鄉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有一支由一個博士、4個碩士組成的農業“碩博軍團”,這里已逐步被建成集科研、生產、觀光旅游相結合的園區。
在這里,有可以生吃的玉米、與絲瓜雜交的苦瓜、國外良種公牛與本地黃牛雜交的肉牛。在這里,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開心農場”……
而有機農業,將繼續是高坪區拉動經濟的著力點之一。
此外,南充以小支出撬動大融資,民生工程提升民眾幸福感。
“再窮不能窮民生,再苦不能苦百姓!”劉宏建說。“建設民生政府,首先要讓民生發展。”南充市市長向東說,“單靠外出務工南充始終發展不起來,必須打開內需市場,通過項目推動促進就業。”南充以“十大民生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民生工程建設。
變“大”之后的南充,如何增強內生動力?
向東這樣表述:“城市發展不僅要追求規模的擴張,還要追求內在的充實和完善,更加規劃建設好城市,使其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品質進一步提升。要進一步培育和壯大產業支撐,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
連線市(州)委書記:
南充將在五個方面謀求“次級突破”:一是持續推進項目攻堅,保持投資高位增長。二是持續推進產業培育,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是持續推進城市發展,加快特大城市建設步伐。四是持續推進民生改善,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五是持續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南充市委書記 劉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