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鶴
?
一種簡便可靠的交流電壓掉電檢測方法
王云鶴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武漢 430064)
針對現有幾種交流電壓掉電檢測方案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種簡便可靠的分段式交流電壓掉電檢測方法。詳細分析了該掉電檢測方法的原理,并進行了軟硬件設計以及實驗驗證,最后還將其應用于一臺UPS設備進行了切換實驗。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表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掉電檢測 不間斷電源(UPS) 旁路切換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計算機應用的日益普及,使得用電設備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要保證供電的可靠性,必須保證能夠對交流電壓的幅值進行快速的檢測。
目前,對交流電壓幅值檢測的方法有多種。有基于RC充電電壓來判斷交流電壓掉電情況,即:先對電網電壓進行分壓,再進行濾波,然后再經過RC充電電路;當電網電壓正常時,電容上有一個恒定的電壓值,當電容上的電壓超出或者跌落出該值的一定范圍之后,就認為電網已發生故障。該方法硬件實現簡單,但對RC的充放電時間要求精確,對硬件參數的漂移很敏感,影響了掉電檢測可靠性與快速性。也有基于自動控制理論的方法,即:以市電信號作為給定,以輸出電壓幅值與鎖相后的正弦乘積作為反饋,給定減反饋后的偏差乘上一個加速因子后經過PI調節,便可對其輸出的幅值進行快速判斷。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原理相對復雜,同時對參考正弦與市電的鎖相情況密切相關,實際上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種簡便可靠的分段式交流電壓掉電檢測方法,并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
圖1所示中,第一個通道表示頻率為50 Hz、有效值為220 V的正弦波經過全波整流后所得的波形,記為波形1。第四個通道表示比較電壓V,它與波形1的交點分別為a、d、e;第五個通道表示比較電壓V,它與波形1的交點分別為b、c;第二個通道表示半周正弦波與比較電壓V比較后的電平,記為波形2;第三個通道表示半周正弦波與比較電壓V比較后的電平,記為波形3。
當半波正弦電壓經過a點時,波形2會有一個下降沿;當半波正弦波上升到b點時,波形3會有一個下降沿;當半波正弦波經過c點時,波形3會有一個上升沿;當半波正弦波經過d點時,波形2會有一個上升沿。

圖1 掉電檢測原理分析圖
掉電的判別方法:當檢測到波形2的下降沿后,經過t(a點到c點的時間)的時間仍然沒有檢測到波形3的下降沿,則說明在ac段內市電掉電;當檢測到波形3的上升沿時,在不到t(c點到d點的時間)的時間內就檢測到波形2的上升沿,則說明在cd段市電掉電;當檢測到波形2的上升沿時,若經過t(d點到e點的時間)的時間仍然未能檢測到波形2的下降沿,則說明在de段市電掉電。基于上述理論分析,將半周正弦波分成了ac、cd、de三段,市電幅值在任意一段中發生故障均可快速檢測出來。
上節中分析了市電幅值的檢測原理,但并未給出比較電壓V以及V的具體數值,而這兩個比較點的選取至關重要。波形4對應的比較電壓V的選取會直接應到檢測的快速性;波形5對應的比較電壓V的選取會影響欠壓判斷的可靠性。
對于220 V的交流電壓,當考慮±15%的允許波動范圍時,其電壓幅值最低為

為準確的判斷市電是否有欠壓情況,將比較電壓V選為264 V。
掉電檢測的關鍵是要快速準確,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三段式分析法,要想保證任意區段下的掉電均能較快的檢測出來,理想的方法是將a到e這10 ms等分成ac、cd、de三段。需說明的是,此時假設市電電壓處于臨界欠壓情況,即b點與c點是重合的。于是有

為了快速檢測各段的市電幅值情況,故取比較電壓V選為130 V。
圖2為掉電檢測的系統示意圖,其輸入為220 V的市電,輸出為兩路互補的控制信號。

圖2 掉電檢測系統框圖
先通過電壓互感器對市電進行檢測,然后經差分放大電路對其進行變比調整,再經過精密整流電路進行全波整流,將整流后的電壓信號分別送入比較值不同的兩個比較器,再將兩路比較器的輸出信號送入MDU進行處理,最終通過IO口發出兩路互補的信號用于控制晶閘管的切換。
2.2.1電壓檢測及其放大電路

圖3 市電采集與放大

圖4 比較電路
本實驗中采用天瑞公司生產的TR1102-1C電壓互感器對市電電壓進行檢測,其原副邊變比為220 V:3.53 V。為了提高檢測精度,將互感器的輸出電壓經差分電路對其進行放大,放大比例為620 K/220 K。
2.2.2全波精密整流電路
將上述差分電路輸出的正弦電壓信號Usys_f送入該全波精密整流電路,可以得到一個頻率100 Hz的由正弦波正半周組成的電壓信號Usys_h,該電路的幅值增益為1。
2.2.3比較電路
由分段式掉電檢測的原理可知,其關鍵在于兩個電壓比較點的設定。通過計算分析,264 V的市電電壓應該對應12 V的電壓比較點,130 V的市電電壓對應5.9 V的電壓比較點,COMP1與COMP2分別表示這兩個比較器的輸出電平信號。
通過以上硬件電路處理,得到了反映市電幅值情況的電平信號COMP1與COMP2。將這兩個信號分別送至PIC18F4680單片機的外部中斷INT0以及外部中斷INT2兩個引腳上,經過單片機處理后,利用IO口發出CON1與CON2兩路控制信號。
單片機的軟件部分主要包括主程序、定時器0中斷程序、外部中斷INT0程序以及外部中斷INT2程序。其中,定時器0中斷主要用于計時,實驗中將定時器周期設為100ms,并且每次中斷時都設置一個定時標志。外部中斷INT0以及INT2既可以是上升沿觸發,也可以是下降沿觸發,他們分別用于記錄COMP1與COMP2的電平變化情況,并置相應的邊沿標志。主程序部分先對系統初始化,然后根據相應的標志判斷市電情況并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下面分別給出了主程序、INT0中斷以及INT2中斷的程序流程圖。

圖5 全波精密整流

圖6 主函數流程圖

圖7 中斷INT0流程圖

圖8 中斷INT0流程圖
基于上述原理分析以及軟硬件設計,通過實驗對其掉電檢測的快速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驗證,最后還將其應用于一臺單相UPS進行掉電檢測及切換實驗,具體的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如圖9 (a)、(b)、(c)、(d)所示,分別記錄了市電正常、市電ac段掉電、市電cd段掉電以及市電de段掉電的波形。圖中,CH1表示市電整流后波形,CH2表示比較輸出信號COMP1,CH3表示比較輸出信號COMP2,CH4表示切換控制信號CON1。圖9(b)、(c)、(d)中的時間光標增量表示從市電掉電到發出控制切換信號所需的時間,它們分別為3 ms、4.5 ms以及4.6 ms。實驗結果表明,不論市電何時掉電,通過該方法均能夠快準確的對其進行檢測。

如圖10所示,記錄了將該檢測方法用于一臺UPS進行了掉電檢測及切換實驗波形。CH1表示輸出電壓波形,CH2表示市電電壓波形,CH3表示晶閘管切換控制信號的波形。實驗結果表明,在市電掉電后,該UPS系統僅用了6.5 ms的時間完成了市電的檢測以及晶閘管的切換過程,保證了負載的不間斷供電。
本文提出了一種簡便可靠的分段式掉電檢測方法,并進行了軟硬件的設計以及實驗驗證,最后還將其應用于一臺UPS設備進行了切換實驗。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快速可靠的完成掉電檢測過程,可將其應用于UPS等系統中。

圖10 UPS切換實驗波形
[7] 陳堅, 康勇. 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M].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87-288.
[8] 段善旭, 熊健, 康勇, 陳堅. 一種UPS的數字化鎖相及旁路檢測和切換控制技術[J].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04, 23(1): 8-10.
[9] 徐金榜, 羅慧, 周永鵬等. 后備式UPS中市電幅值檢測速度提升新方案設計[J]. 電子技術, 2003(3): 47-48.
[10] 黎明, 姜學東. 基于PIC單片機的交流電源掉電檢測系統[J]. 電源技術, 2006: 74-75.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for AC Power Failure
Wang Yunhe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 Wuhan 430064, China)
TM93
A
1003-4862(2013)10-0016-04
2013-05-31
王云鶴(1975-),男,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艦船電力系統及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