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娜(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
應用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降低注采系統能耗
左立娜(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
隨著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高含水層、高含水井點逐漸增多,油層平面差異大、層間干擾嚴重,如何調整高低含水層注采關系,合理控制低效無效循環是目前油田開發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采用了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實現了高、低含水層的區分對待,有效控制了低效無效注采,降低了注采系統能耗。現場應用4個井組,通過調整前后對比,平均井組產液降低 29.2t,產油增加 0.5t,年控制無效產液 0.96×104t,減少無效注水 53m3,年控制無效注水 1.75×104m3,當年投入產出比達到 1∶2.24。
注采系統 立體調整技術 節能降耗 低效無效注采
水驅油田開發的任何一個階段,產油量都是由產液量來保證的,若要保持油量穩定或減緩遞減就需要提液,但液量的增長勢必造成能耗增加,因此,控制無效液量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當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階段以后,高含水層、高含水井點逐漸增多,且井網間及層間含水差異越來越小,控水控液難度也越來越大。為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水驅精細調整挖潛技術,在保證油田產量的同時控制液量增長幅度,減少能耗需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1]。
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是以地質資料為基礎來分析開采現狀;以井組為基本單元進行對應注采調整;以配套工藝為保障,在采油井端實施分層配產、在注水井端對應精細分層,對應調整,實現不同性質油層分類調整、分類管理,控制能耗增長。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原理如圖1所示。
1.1實現油水井對應精細調整
通常情況下,油井常規堵水后對應水井會適當減水來進行平面調整,避免注水強度過高導致油層壓力波動傷害油層套管,但由于連通注水井已有注水層段與堵水層段不是完全對應,水井減水后勢必影響部分未動用或動用差層的挖潛。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可以根據油井端實施分層配產后,水井端也進行精細分層,使油水井注采層段保持對應,達到精確控制低效循環的目的。

圖1 油水井立體調整原理圖
1.2根據開發需要進行控制
常規堵水后,隨著油田開發的延續,原來相對低含水的部分接替層會逐漸轉變為高含水無效生產層,若要控制這些層的產液量需要重新進行堵水作業。油井端連續直控分層配產可以根據層段含水變化情況,結合油田開發實際需要,應用其連續調節功能進行調控。當接替層轉變為高含水無效生產層時,只需直接關掉這部分層即可,不需要進行重新堵水。
以往,控制無效產液是在高含水、高流壓、高液量的井中選取高含水層進行堵水,但是隨著油田開采對象由主力油層向薄差層的轉移,單井單層產出向高含水、低產液量方向轉移。從目前油井生產狀況來看,全井日產液量小于 20t的井數比例達到將近 70%,全井日產液量小于 10t的井數比例達到了 42% (見表1),按照以往的方法,這部分低產液的高含水井就得不到及時治理。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是以井組為考慮對象,可以通過油水井對應調整,對高低含水相間分布的層進行治理,該技術適合于注采關系完善、層間矛盾突出的任何井組。

表1 不同含水、產液級別層數所占比例統計
2.1調整思路
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在精細調整時,首先,應用多學科油藏研究成果、動態監測資料分析采油井分層開發現狀,依據分層含水級別,在油井端采取“放、調、關”相結合的措施調整采出剖面,控制無效采出;其次,在注水井端結合采出端分層配產狀況實施精細分層,按照配產層段地層壓力級別進行提控注水量,實現注采剖面的對應調整,將整個井組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調整到合理的注采狀態,進而充分控制低效無效注采。調整方法見表2。

表2 油水井立體調整
2.2調整效果
根據立體調整的指導思想,在4個井組應用了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調整前后對比,平均井組產液 降 低 29.2t, 產 油 增 加 0.5t, 含 水 降 低 7.72 個 百分 點 , 流 壓 下 降 2.70MPa; 年 控 制 無 效 產 液 0.96 × 104t,減少無效注水 53m3,年控制無效注水 1.75× 104m3;吸 水層 數比例增加 5.2%, 吸水厚度比例增加 4.2 個百分點;考慮增油的情況下,當年投入產出比達到 1∶2.24。
按照以上調整思路,若在全區全面推廣應用該技術,在調整措施工作量不增加的情況下,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的同時,年可以減少無效注水 6.01%,減少無效產液 3.02%,節電 5.31%。
1)油井端通過連續直控分層配產提高了油水井對應調控的針對性,應用其連續調節功能,減少重復堵水的同時,滿足了油田開發調整的需要。
2)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形成了不同類型油層的分類調整、分類管理方法,達到了減緩層間及平面矛盾、控制高含水層、釋放低滲層的目的,滿足了特高含水階段油田開發的需要,控制了能耗增長。
3)油水井立體調整技術為油田控制能耗增長以及精細挖潛找到了一條新途徑。該技術所形成的控制低效無效循環方法,對含水高低相間分布的多油層開發油田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值得推廣應用。
[1]馮麗珍,曲順才.油田低效循環綜合治理方法研究[J].石油石化節能,2011,1(3):35-37.
10.3969/j.issn.2095-1493.2013.008.006
2013-01-22)
左立娜,工程師,2004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專業),從 事采油工 程工作 ,E-mail:zlina@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龍江省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第五采油廠工程技術大隊,16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