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斌
汕頭市中心醫院超聲科,廣東汕頭 515031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2型糖尿病已成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研究已證實[1],2型糖尿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頸動脈是臨床上檢查動脈粥樣硬化的常用血管,因此頸動脈動脈粥樣斑塊形成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亦存在密切的相關性[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通過超聲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討其與心肌梗死的臨床關系,為其臨床研究提供可參考依據。
連續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來該院心內科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60.6±4.2)歲;同時從門診隨機抽取3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0.0±4.5)歲。三組間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 0.05),具有臨床可比性。所有受試者均排除凝血功能異常、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
納入本研究后所有受試者均采用統一的調查表進行基本信息及相關病史的記錄,完善相關生化及影像學檢查,根據患者病情給予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措施。同時所有受試者均于納入本研究后5 d內行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并對IMT進行測量。IMT及斑塊的界定:IMT≥1.0 mm為內膜增厚,局限性IMT≥1.5 mm定義為斑塊。
根據2007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進行2型糖尿病的診斷[3]:①具有典型癥狀(多飲、多尿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 mmol/L;②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h血糖≥11.1 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心肌梗死診斷標準[4]:①具有特征性的缺血性胸痛或伴有參照區域的疼痛;②肌酸激酶至少是正常高限值的兩倍或肌鈣蛋白>正常高限值;③心電圖表現為進展性Q波出現在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或V導聯出現新的占優勢的R波。
采用SPSS 12.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經檢驗為正態分布者,且方差齊者(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偏態分布者,(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受試者IMT及斑塊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IMT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斑塊形成例數亦較對照組高,兩組間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兩組受試者斑塊性質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軟斑例數最高,其次為混合斑,硬斑最少;對照組硬斑例數最高,其次為混合斑,軟斑數最少,兩組間差異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目前,頸部血管超聲是顱外段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首選檢查手段,具有簡單易行、可實時成像、重復性好的優點,該技術主要通過二維灰階顯像、彩色血流成像和多普勒血流動力學分析等對頸動脈硬化性狹窄病變、斑塊的大小形態、鈣化等進行評估[5]。頸部血管超聲中IMT是頸動脈壁內膜與中膜厚度之和,通過高分辨B型超聲(≥7.5MHz)可以觀察頸動脈部位的血液與內膜界面。劉俊明等[6]對158例冠心病患者行頸動脈IMT及斑塊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冠心病不同嚴重程度組中頸動脈不同位點內-中膜厚度值與正常組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冠心病不同嚴重程度組間頸動脈不同位點內-中膜厚度值比較也均存在統計學差異。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值隨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加重而增厚。可見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冠心病存在密切的相關性。

表1 兩組受試者IMT及斑塊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受試者斑塊性質比較[n(%)]
本研究通過超聲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IMT,探討其與心肌梗死的臨床關系,結果顯示觀察組IMT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斑塊形成例數亦較對照組高。結果表明A組患者的IMT(1.73±1.34)mm明顯高于B組IMT(0.68±0.42)mm,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0.05);該組患者的斑塊數36例也明顯多于B組14例,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0.05)。
本研究進一步對斑塊性質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軟斑例數最高,其次為混合斑,硬斑最少;對照組硬斑例數最高,其次為混合斑,軟斑數最少。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與斑塊的內部結構及性質存在相關性。臨床上軟斑為不穩定斑塊,極易發生破裂形成潰瘍,進而形成血栓,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因此更容易引起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生[9]。而硬斑由于其結構比較穩定,不易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的發生。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超聲可以更好的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斑塊形成,同時可以對斑塊的性質進行確定,為臨床預測心肌梗死的發生提供參考依據,因此對早期預防及治療有著重要意義。
[1] 蔣麗娜,王亞麗.超聲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心肌梗死的臨床關系[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6):70-71.
[3] 宋明強,田海曄,蛭田啓之,等.心踝血管指數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在動脈硬化評價中的診斷效度比較[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2):141-146.
[4] 張莉,張玉萍,羅蘭萍.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12):22-24.
[9] 田海曄,宋明強,蛭田啓之,等.心-踝血管指數與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在動脈硬化疾病評價中的價值[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2,20(3):2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