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旗
廣西南寧市中醫醫院,廣西南寧 530012
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骨科疾病,多見于老年人群,對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均造成嚴重的影響,需給予高度重視。該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對42例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給予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42例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列為治療組,同時選取40例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治療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2~74歲,平均(61.17±6.27)歲;依據Evans分型,V型3例,IV型15例,III型24例;合并癥:高血壓12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8例,呼吸系統疾病7例,其它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3~76歲,平均(62.01±6.33)歲;依據Evans分型,V型3例,IV型14例,III型23例。合并癥:高血壓11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7例,呼吸系統疾病9例,其它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分型及合并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均給予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術前實施全麻,選擇仰臥位,同時運用C型臂X線機進行相關監視,在此基礎上實施牽引復位。于大轉子上方位置處取外側切口,約3~5 cm長,進針點可選擇在轉子頂端。在導針引導作用下,放置相應的PNF-A主釘螺旋刀片,加以鎖定,待手術完畢后,需緩慢關閉切口。
對照組均給予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治療,術前實施全麻,選擇仰臥位,同時運用C型臂X線機進行相關監視,在此基礎上實施牽引復位。于大粗隆骨外側位置處取外側切口,約11~16 cm長,進針點可選擇在股骨干及大粗隆骨移行位置處。通過導針作用,逐層擴孔與攻絲,同時安置好加壓螺釘,裝好鋼板,實施皮質骨螺釘固定。待手術完畢后,需緩慢關閉切口。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需詳細觀察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等,同時需認真記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髖關節恢復優良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1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Harris髖關節評分標準給予療效評定。①優:肢體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未有疼痛癥狀,無跛行現象,評分超過90分;②良: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未有疼痛癥狀,無跛行現象,評分為80~89分之間;③一般:肢體功能有所提高,存在輕微的疼痛癥狀,偶有跛行,評分為70~79分之間;④差:肢體功能未有提高,存在明顯的疼痛癥狀,需跛行,評分不超過70分。
1.4.2 骨折愈合標準 ①經X線檢查,證實有無骨小梁通過骨折線,或有無連續骨痂通過骨折線;②經過一定的負重后,有無不適癥狀或疼痛癥狀;③給予常規的臨床檢查,注意觀察患者的骨髖活動情況,判斷患者活動時是否存在疼痛癥狀,是否存在叩擊痛或局部壓痛[1]。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定量資料均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1),如表1。
治療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髖關節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1),如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手術情況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手術效果比較
在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股骨近端髓內針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技術不僅具備較強的穩定性,而且集中了微創外科技術以及BO技術的精髓,讓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行走能力,對患者疾病治療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中所選用的螺旋刀片,具有減少破壞骨質和減少骨質移除的作用,其最大特點是加壓、穩定以及抗旋轉[2]。螺旋刀片表面積十分寬大,而且它的軸心直徑從針尾向針尖逐漸減小,有效的骨質鎮壓讓骨和螺旋刀片之間存在的錨合力更加強大,從而使內定具有十分高的穩定性和堅強性,就算是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也能夠感受螺旋刀片強大的穩定性和牢固性[3]。生物力學證明螺旋刀片抓持力非常強大,表面寬大有利于壓縮骨質。打入后完全被鎖定的刀片穩固不再會旋轉,有效防止退釘以及骨頭旋轉的意外發生。
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采用取刀片手柄自動鎖定技術,簡單可靠,更大程度地縮短手術時間,其主釘能夠起到切口小創傷小的作用,遵循了微創原則,而且不會造成受傷處骨膜和骨折端軟組織的分離,還能使骨折碎片得到很好的復原,使骨折端的自然生物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這是因為股骨近端髓內針的精妙設計使刀片旋轉得到有效的控制,螺旋刀片對骨折端的有效加壓增強了支撐能力和抗旋轉的能力,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可讓老年骨質疏松、粉碎骨折、不宜手術時間過長的患者手術后很快可以下地行走。本研究治療組均給予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對照組給予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治療,其中治療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1);治療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髖關節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1)。
綜上所述,對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給予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股骨近端髓內針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切口小、出血量、住院時間短、髖關節恢復優良率高、并發癥少等多種優點,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與使用。
[1] 鮑自立,耿桂平,朱金華.DHS結合股骨頸張力側螺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6(17):558-559.
[2] 李凡,陸海明,王秋根.PFNA與Gamma釘治療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早期療效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16):1265-1267.
[3] 王紀武,金岷,何良東.DHS改良法配合三期辨證用藥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38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0,2(2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