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棟
周口市中醫院檢驗科,河南周口 466000
糖尿病屬于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極為常見,現階段醫學界還沒有完全闡明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但是普遍認為是機體內胰島素相對缺乏或降低,主要特征為高血糖。1型和2型糖尿病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類型,其中2型糖尿病糖所占比例較1型糖尿病明顯高。糖尿病及其所引起的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對其進行有效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測定已經成為控制糖尿病血糖的金標準[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該院門診近兩年來收治的100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分析了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門診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8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7~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2±3.6)歲;另選取來我院體檢尿糖陰性、血糖正常的10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有6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5~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2.5)歲。兩組患者各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選用羅氏雙P(1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德國羅氏糖化血紅蛋白診斷試劑,運用免疫比濁法對兩組人員的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選用羅氏雙P(1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北京利德曼血糖診斷試劑,運用酶法對兩組人員的空腹血糖進行檢測[2]。
觀察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二者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0.01)(表1)。

表1 兩組人員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較(mmol/L)
經檢驗,r=0.625,P< 0.01,說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間呈正相關。
觀察組患者不同水平的空腹血糖對應的糖化血紅蛋白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觀察組患者不同水平的空腹血糖對應的糖化血紅蛋白情況(mmol/L)
空腹血糖監測是糖尿病診斷的最重要的依據。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及中老年人應該主動到醫院對自身的血糖進行定期的檢測,只有這樣才能早期發現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性疾病,從而及早采取干預措施進行治療,并對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血糖值表現升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這時隨著體內胰島素分泌能力的下降,血糖會逐漸升高,當空腹血糖值在7 mmol/L及其以上時,或餐后2 h血糖及其他任何時候血糖值均大于1.1 mmol/L時,就可以確診為糖尿病[3]。為了對誤差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最好連續兩次測定患者的血糖,最終的血糖值為兩次測定的平均血糖值。如果患者具有明顯的糖尿病癥狀,則應該首先對餐后2 h血糖值進行測定,然后在對空腹血糖值進行測定。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和患者近期血糖值并不是一回事,因此無法對患者近期的治療效果進行有效的反映,而只能對機體內長期血糖平均水平進行反應,具有相對穩定的值。糖化血紅蛋白是體內葡萄糖結合蛋白質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及時沒有酶的參與也可以完成;反應速度隨著葡萄糖接觸蛋白質的時間的延長而加快,該反應過程能夠在高糖狀態下得以促進。糖化血紅蛋白屬于血紅蛋白和葡萄糖反應后的一種產物,可以對測定前6~10周內的血糖平均水平進行有效的反映。糖化血紅蛋白一方面能夠對空腹血糖水平進行反映,另一方面也能夠對餐后血糖水平進行反映,當血紅蛋白和血糖的結合隨著其檢測值濃度的增高而增多時,說明糖尿病的病情正在逐漸加重[4]。在臨床應用中,糖化血紅蛋白一方面能夠對血糖進行有效的檢測和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夠對臨床治療方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調整,因此常被作為對糖尿病患者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的敏感指標。依據其測定值能夠對療程內患者的飲食控制情況及治療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隨著糖化血紅蛋白具有以上諸多優勢,但是在臨床診斷糖尿病的過程中,但用這一指標還不夠。為了對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應該讓糖尿病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每年2次以上,從而對治療方案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如果糖尿病患者具有一直不穩定的血糖,則更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每年3次左右[5]。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關鍵是對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而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能夠對糖尿病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防治,很多醫學臨床研究均證明,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和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之間具有極為緊密的聯系,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隨著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危險性也隨著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增高而加大,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具有過高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就應該給予其充分的重視,并督促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將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終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
在糖尿病的診斷中,空腹血糖能夠作為一個重要依據,但是在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的評價過程中,僅僅只憑一項血糖監測結果是遠遠不夠的。由于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水平能夠對患者監測之前6~10周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的反映,相對來說其測定值穩定可靠,通過其檢測值能夠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將微小血管病變及時尋找出來,對糖尿病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預防,因此很多醫學學者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時監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金標準[7]。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二者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0.01);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間呈正相關,說明了二者在糖尿病診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和各自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對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定期的測定有利于及早發現糖尿病并對其病情發展進行及時的控制,在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及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應用價值,應該引起臨床廣泛而充分的重視。和空腹血糖比較,糖化血紅蛋白在診斷糖尿病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廣為推廣。
[1] 王敏,季黎明,范晶晶,等.空腹血葡萄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比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0(6):589-591.
[2] 湯漢紅,劉生才.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糖尿病監測中的意義[J].實用臨床醫學,2008(6):51.
[3] 王連升,莊興,張琦,等.糖化血紅蛋白對糖尿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2011(3):28.
[4] 劉志軍,譚東云,饒榮.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糖化血清蛋白檢測在鑒別高血糖性質中的應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1):117-118.
[5] 柳婉瓊.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檢測中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11):203-204.
[6] 王志敏.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在糖尿病診療中的應用體會[J].北京醫學,2011(1):55-57.
[7] 高薇,曲衛.糖化血紅蛋白聯合血糖檢測診斷和初篩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藥雜志,2011(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