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飛 鄭殿芳
1.沈陽軍區總醫院,遼寧沈陽 110840;2.內蒙古武警總隊醫院理療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41
原發性肝癌是一類惡性程度高、進展快、預后差的消化系統腫瘤,原發性肝癌的及早診斷能夠明顯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甲胎蛋白(AFP)在診斷原發性肝癌方面的價值已得到醫學界肯定,但仍有20%~40%的PHC患者AFP陰性或水平較低,AFP單獨診斷原發性肝癌存有一定的漏診率。血清鐵蛋白(Fer)是近幾年才應用于臨床的一種腫瘤標志物,其應用逐漸受到重視。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了Fer聯合AFP檢測手段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上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設兩組,分別為正常對照組與原發性肝癌組;一,正常對照組包含62名健康的體檢者,男41例,女21例,年齡22~51歲。二,原發性肝癌組包含67例病人,依據《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的診斷標準進行招募,并經由臨床、實驗室和病理學確診,其中男57例,女10例,年齡21~49歲。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血清,于-30℃條件下保存待檢。
血清AFP和Fer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海研醫學生物技術中心,所用儀器為德國ROCHE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數據經過由微機自動處理。陽性界定值如下:AFP>400μg/L;Fer(男)>240μg/,Fer(女)>150μg/L。

表1 兩組的AFP與Fer血清水平

表2 原發性肝癌中Fer與AFP血清學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
數據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用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被認定存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
如表1的數據所示,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原發性肝癌組的AFP和Fer血清水平皆要顯著地高(P< 0.01),分別為(684.38±163.76)μg/L以及(402.4±21.5)μg/L,高于正常水平。正常對照組的AFP與Fer血清水平都落入正常范圍內,分別為(9.23±3.44)μg/L和(138±13.8)μg/L。
正如表2所示,AFP單獨檢測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8.3%和84.2%,而Fer單獨檢測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61.4%和70.7%。AFP聯合Fer檢測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為92.6%,與AFP單獨檢測和Fer單獨檢測相比,均要顯著地提高(P< 0.01);然而AFP聯合Fer檢測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為51.8%,與AFP單獨檢測和Fer單獨檢測相比,表現出下降的趨勢。
近年來,原發性肝癌病人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越來越得到醫學界的重視,它是一種無創性診斷。多項標志物聯合檢測可提高陽性診斷率,并能及早診斷原發性肝癌。AFP是一種單鏈糖蛋白,當肝細胞癌變時,肝癌細胞恢復產生AFP的功能,而且隨著病情惡化,AFP水平急劇增加,約7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會升高,故AFP是診斷肝癌的一個特異性指標,尤其適合于早期觀察診斷、隨訪和監測復發,其準確性僅次于肝臟活檢。但是,并非血清AFP增高就可以診斷為肝癌。本研究發現AFP用于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為68.3%,仍有一部分患者檢測結果呈陰性,出現漏診現象。因此,臨床中亟需多種標志物以及影像學等進行聯合檢查。
血清Fer水平是檢查體內鐵缺乏的最靈敏指標之一,血清Fer在肝臟合成且含量最多;當肝臟發生疾病或腫瘤時,肝細胞受損或破壞,釋放出大量Fer,本研究中原發性肝癌組的Fer血清水平明顯增高,Fer的敏感性為61.4%。Fer對于原發性肝癌診斷的陽性率略低于AFP。因此Fer測定在診斷原發性肝癌上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AFP聯合Fer檢測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為92.6%,與AFP單獨檢測和Fer單獨檢測相比,均要顯著地提高。由此可見,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可顯著提高檢出率,能夠彌補單一指標檢測的缺陷,從而提高診斷率。但聯合檢測仍然有一定的陰性患者,因此需要結合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從而避免漏診和誤診。
[1] Gomaa AI,Khan SA,Leen ELS,Waked I,Taylor-Robinson SD.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2009)15:1301.
[2] 黃聰武,白嵐,蔡俊杰,等.血清鐵和鐵蛋白與肝病患者肝纖維化指標的關系[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3(23):466-468.
[3] 王洋,余憲,張旭,等.AFP,AFU,GGT,ALP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價值的觀察[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3,17:23-24.
[4] 劉志云,陳志剛.AFP,AFU,Fer,GP73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6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