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寧
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的調查分析及對策
王錦寧
目的調查和分析我院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的使用情況,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和管理提供依據。方法回顧性調查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9月671例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果671例病例中,使用抗菌藥物的有618例,使用率為92.1%,用藥時間在24~48h以內的占20.6%;3~7天的占57.0%,7天以上的占22.5%;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14例,占50.8%。結論我院I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預防用藥指征把握不嚴、術后用藥時間過長、抗菌藥物選擇起點偏高等問題。針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到相關科室及個人,并提出整改措施,預防用藥的合理率逐漸提高。
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圍手術期正確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有助于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增加手術安全性,提高治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在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規范預防應用現象相當普遍。如何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經濟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困擾醫務工作者的難題[1],加強對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為提高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水平,筆者對全院2011年1月至9月圍手術期患者共計671例進行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抽樣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樣回顧性調查方法,調查本院2011年1月至9月普外科、神經外科、腫瘤科、骨科、婦科、產科、眼耳鼻喉科手術患者出院病歷,隨機抽取病例共671例,其中清潔手術390例,占58.1%;清潔-污染手術228例,占34.0%,使用抗菌藥物的有618例,使用率為92.1%。
1.2 調查方法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年齡、性別、診斷、住院天數和藥物過敏史、有無基礎疾病等)、手術情況(手術名稱、類型、手術時間、麻醉類型、失血量、有無輸血等)和術前、術中、術后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用藥名稱、使用目的、給藥方式、聯合應用、持續使用天數),然后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及我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及分級使用辦法》的通知對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方法將調查資料錄入Excel表格進行統計分析(治療用藥不列入)。
2.1 圍術期抗菌藥物聯合使用情況對618例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用藥的患者中,Ⅰ聯用藥占90.6%,Ⅱ聯用藥占8.7%,Ⅲ聯用藥占0.6%,合理用藥304例,占49.2%。見表1。
表1 圍術期抗菌藥物聯合使用構成比(n,%)
2.2 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時間618例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中,用藥時間24h~48h有127例,3~7d的有352例,超過7d的有139例,見表2。
表2 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構成比(n,%)
2.3 用藥時機618例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中,610例術前30min~2h給藥,6例手術時間達到或超過3h給藥,但術中未追加使用抗菌藥物。
2.4 抗菌藥物的選擇在618例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例中,選用藥物主要為頭孢菌素、硝基咪唑類、克林霉素、內酰胺酶抑制劑、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使用最多的為頭孢菌素類480例(77.7%),其中第三代頭孢菌素類194例(40.4%);其次是克林霉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各46例(7.4%)、喹諾酮類32例(5.2%);硝基咪唑類(均與其它抗菌藥物聯合使用)14例(2.3%)。
本次共調查圍術期使用抗菌藥物的有618例,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2.1%(眼、耳鼻、咽喉、皮膚等局部用藥及抗結核、抗病毒治療不統計入內)。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14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用藥指征把握不嚴。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的目的在于預防手術后切口感染及術后可能發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是所有手術都需使用,一般清潔切口,在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及提高手術技巧下,大多無需使用抗菌藥物[3]。調查中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2.1%,其中疝、甲狀腺、乳腺、閉合性骨折等清潔切口手術,術后均預防性使用了抗菌藥物,既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同時易使細菌產生耐藥菌。②用藥時間過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指出清潔切口手術一般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清潔-污染手術者的手術預防用藥時間為24h,必要時延長至48h。手術時患者體內的抗菌藥物濃度保持在有效殺菌水平,就可預防術后感染。臨床研究表明,手術后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越長,不但不能有效控制感染,而且有可能增加醫院感染的概率[4]。本次調查用藥時間24h~48h有127例,3~7d的有352例,超過7天的有139例。說明臨床醫師對手術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點和耐藥情況掌握不夠,對抗菌藥物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特點了解較少,導致不合理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亦不排除經濟利益的驅使,致使部分醫生執行用藥指南的主觀意愿不夠。③圍手術期用藥時機不當。在本次調查中發現,6例手術時間過長(已達3h),但術中未追加抗菌藥。患者體內抗菌藥物沒有覆蓋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h,錯過了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的最佳時機[5],難以達到預期效果。④藥物選擇不當。本次調查中,選用喹諾酮類的有42例,克林霉素的有14例,選用第三代頭孢的有5例,圍手術期預防用藥針對性不強,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直接后果是導致多重耐藥菌的出現和二重感染的發生[6],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⑤聯合用藥不合理。調查發現不合理聯用主要表現為殺菌劑和抑菌劑聯用,降低殺菌療效、未見厭氧菌感染指征使用β-內酰胺類同時聯用硝基咪唑類,同時使用兩種殺菌劑等方面。
綜上所述,本院圍術期預防用藥存在很多缺陷,根據近期衛生部頒布的有關抗生素使用的規定,我院領導高度重視,通過醫療、檢驗、藥劑、感控等多部門合作,制訂了抗菌藥物的分級使用管理,加強病原微生物送檢率,加強對各級醫生抗菌藥物知識培訓、提高醫生手術技巧和無菌操作技能、培訓良好的職業道德等多方面入手,同時開展對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到相關科室和個人,從2011年10月份開始,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率大幅度提高(達到94.6%),抗菌藥物使用的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1] 鐘曉祝,楊艷,舒承婷.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前瞻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17-319.
[2] 肖秀紅,徐鳳琴,陳麗容,等.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
[3] 劉永華,祝洪珍,牛俊奇,等.清潔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8):922-924.
[4] 肖永紅,王進,趙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051-1056.
[5] 朱會英,曹洪濤,韓麗萍,等.綜合性醫院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2):152-155.
[6] 宋志香,張文榮.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調查研究[J].北京醫學,2007,29(3):189.
R969.3
B
1673-5846(2013)02-0313-02
崇左市人民醫院,廣西崇左 5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