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斌
超聲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的療效觀察
高洪斌
目的探索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超聲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3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經B超引導下對肝臟瘤體經皮下穿刺后注射無水酒精,同時對患者門靜脈灌注藥物進行治療。結果30例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瘤體大小較治療前得到顯著地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0例患者瘤栓較治療前得到顯著地縮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經超聲介入治療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該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患者術后無明顯并發癥。
超聲介入;肝癌;靜脈癌栓
在肝癌患者中常并發門靜脈癌栓的發生,其發生的概率較高,通常為62.2%~90%,門靜脈癌栓的發生是由于門靜脈高壓引起門靜脈血流阻塞所致的。目前對于門靜脈癌栓患者臨床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門靜脈手術將門栓切開,但此方法因患者身體狀況不同而效果不同,對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能行此手術,因此對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患者經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差[1]。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30例經B超引導下向瘤體注射無水乙醇,同時向門靜脈癌栓注射化療藥物,患者臨床效果讓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3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為32~72歲,平均年齡為(58.4±5.5)歲,其中腫瘤直徑小于3cm的患者18例,腫瘤直徑在3~5cm的患者有7例,腫瘤直徑大于5cm的患者有5例。根據患者門靜脈栓阻塞的程度進行分級,可分為0~4級,具體如下:0級:患者無門靜脈栓;1級:門靜脈癌栓直徑小于1/2的門靜脈直徑;2級:癌栓直徑在1級至3級之間;3級:門靜脈官腔完全被癌栓阻塞。其中0級患者0例,1級患者16例,2級患者8例,3級患者6例。
1.2 方法患者術前進行超聲診斷、肝功能及血常規檢查,并根據患者不同的位置取不同的臥位,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消毒,皮膚消毒完畢后對B超探頭進行消毒,并對刺針進行消毒,經B超引導下采用刺針對腫瘤進行穿刺,穿刺到達瘤體后,在瘤體內注射無水乙醇,注射的劑量根據瘤體的直徑確定,瘤體直徑1cm應注射1次,完成瘤體的治療后對門靜脈癌栓注射抗癌藥物,每兩周注射1次,3次為1療程,療程結束后觀察3個月,每兩周復查一次,并測定患者肝功能及血常規,根據測定的結果確定下一療程應采取的治療措施[2]。
2.1 并發癥情況本組患者均沒有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治療過程中沒有發生腫瘤局部播散或轉移的情況,治療過程中有3例患者分別出現頭暈、嘔吐、惡心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為10%。
2.2 患者原發性肝癌治療前后分析30例患者經過兩個月治療后,患者腫瘤直徑與治療前相比得到顯著地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2.3 患者門靜脈癌栓治療前后分析30例患者經過2各月治療后,患者瘤栓較治療前得到顯著地縮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直徑改善情況對比分析(n,%)
表2 患者治療前后腫靜脈栓改善情況對比分析(n,%)
門靜脈癌栓常發生在肝癌患者中,其發生原因是由于門靜脈高壓引起血流淤滯,導致腫瘤細胞脫落停留在門靜脈內著床形成的[3]。門靜脈癌栓會加重癌細胞在肝臟內部擴散從而進一步加重門將高壓的發生,因此患者發生肝腹水及消化道出血,這也是導致肝癌患者生存期較其他腫瘤生存期短的主要原因。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合并門靜脈癌栓采用超聲治療可獲得理想的效果,通過B超引導下能直達病灶,提高臨床用藥的準確性;且B超的適應癥范圍較廣,即適用于無明顯肝腹水及無出血傾向的患者,同時也適合于具有明顯肝腹水及肝出血的患者,采用B超檢查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操作方法方便,準確性較高。本研究30例患者經超聲介入治療后,患者瘤體大小較治療前得到顯著地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0例患者瘤栓較治療前得到顯著地縮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 張躍偉,娜仁圖戈,高飛,等.經皮經肝穿刺注射碘油化療藥物治療原發性肝癌門靜脈癌栓的臨床研究[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9,6(40):289.
[2] 左超海.手術聯合化療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療效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256.
[3] 喬蕾,商春雨,常繼紅.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9):698.
R926
B
1673-5846(2013)02-0385-02
吉林省磐石市醫院 吉林磐石 1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