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慧娟劉朝霞王俊蓮
硬膜外麻醉用于無痛分娩的療效觀察
樊慧娟1劉朝霞1王俊蓮2
目的探討硬膜外麻醉用于產婦無痛分娩的臨床療效及注意事項。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收診的270例足月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135例產婦未給予任何鎮痛措施自然分娩,觀察組135例產婦采用硬膜外麻醉的無痛分娩措施,以鎮痛有效率、總產程、分娩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阿氏評分為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的效果。結果治療組的鎮痛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產程和分娩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新生兒的阿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硬膜外麻醉用于產婦分娩具有顯著的鎮痛效果,可明顯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新生兒無明顯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
隨著麻醉醫學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分娩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要求采取無痛分娩[1-2]。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收診的135例足月妊娠產婦均給予硬膜外麻醉鎮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以同期未給予任何鎮痛措施的產婦作為對照組。現將具體過程報道如下,以期為今后臨床上產婦的無痛分娩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產科自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收診的270例足月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孕婦年齡在23歲~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35±1.80)歲;孕次在0~2次之間,平均孕次為(0.98±0.13)次;所有產婦均未合并心腦血管、肝腎功能缺陷等重大疾病以及妊娠并發癥,均無行無痛分娩的禁忌癥,均自愿要求行無痛分娩。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產婦分為治療組(n=135)和對照組(n=135),經統計學處理分析,兩組產婦在年齡、孕次、孕周以及胎兒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統計學分析處理將研究所得數據輸入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算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ɑ=0.05,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
對照組的產婦分娩時均不給予任何鎮痛措施;治療組產婦給予硬膜外麻醉,行無痛分娩,具體方案為:第一產程宮口開至3~4cm時,麻醉師給予常規硬膜外麻醉鎮痛,L2~3或者L3~4間隙穿刺,成功穿刺后向頭側置管,長度大約為3~4cm。首先向管內注入0.2%羅哌卡因和0.5%芬太尼的混合液5ml,觀察5min后若無不良反應,微量泵泵入已經制備好的鎮痛藥液(0.1%羅哌卡因80 mg和芬太尼0.15 mg加入到生理鹽水中至100 ml配制而成),泵入速度為8ml/h,宮口開至8 cm時停藥。
兩組產婦均常規給予低流量吸氧、監測血壓、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以及胎兒情況等。以鎮痛效果、總產程、分娩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阿氏評分為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的效果。
3.1 鎮痛療效標準按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來評估疼痛程度:
0級:無任何疼痛并且可以安靜合作;1級:輕度疼痛,可以忍受并能合作;
2級:中度疼痛,較難忍受,合作欠佳;3級:重度疼痛,無法忍受,不能合作;鎮痛有效率=(0級例數+1級例數)/總例數× 100%。
3.2 結果見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治療組的鎮痛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產程和分娩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新生兒的阿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治療組治療的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表1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結果
產婦的分娩過程非常復雜,子宮收縮以及胎頭下降等多種因素均造成引起劇烈疼痛[3],此時機體會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如若不予適當的鎮痛治療,部分產婦可能產程延長或者滯產,嚴重者還可能出現難產、產后大出血,危及產婦及胎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據報道,硬膜外麻醉可以減少兒茶酚胺的分泌,從而減少疼痛。本文通過研究發現,硬膜外麻醉用于產婦分娩具有顯著的鎮痛效果,可明顯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新生兒無明顯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 劉春楓.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138-139.
[2] 包曉暉,王紅玲.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23):103-104.
[3] 魏志聰,代素芬,劉曉燕.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150例臨床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1,21(3):29-30.
R743
B
1673-5846(2013)02-0428-02
1 保定建設醫院,河北 保定 071051
2 保定市第一醫院,河北 保定 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