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善川
100例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分析
馮善川
目的探討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對照組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00%、80.6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子宮內膜異位癥;非司酮;孕三烯酮;療效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臨床醫學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伴有月經不規律、嚴重痛經、性交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不孕,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需給予高度重視。我院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對1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列為治療組,所有患者均符合樂杰編制的《婦產科學》中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年齡22~46歲,平均(34.61±5.43)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5.78±2.84)年。同時選取同期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1-44歲,平均(34.18±4.89)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5.58±2.9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療組100例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即選擇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1次,需持續用藥6個月;對照組98例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即選擇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需持續用藥6個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需定期進行盆腔B超檢查、腎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等,同時需注意觀察體征及癥狀的變化。
1.3 療效評定標準①顯效:經B超檢查,未顯示盆腔包塊,臨床癥狀基本消失;②有效:經B超檢查,未顯示盆腔包塊,臨床癥狀有所緩解;③無效:經B超檢查,顯示存在盆腔包塊,臨床癥狀未有變化或加重[1]。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6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婦科疾病,其對女性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可導致痛經、不孕、月經不規律等多種癥狀[2]。李琴、陳炳香、梁向華等醫學專家在臨床研究中發現,40%的不孕癥患者,其不孕原因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有關[3]。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n)
米非司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屬于抗孕激素藥物,可產生較佳的抗增殖、抗排卵作用,同時其對孕激素可產生重要的影響,使孕激素減少分泌甚至不分泌,且可影響垂體促性腺細胞,使其在形態結構產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可減少LH及FSH的數量[4]。此外,廖小清、阮珍等醫學專家認為,米非司酮可影響核因子κB,抑制其活性,并通過這種方法使間質細胞與異位內膜腺體逐漸走向凋亡,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治療組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對照組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6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綜上所述,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康復,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與使用。
[1] 陳清英.月經黃體初期小劑量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35例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04):437-438.
[2] 張慰,劉彥.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01):71-72.
[3] 李琴,陳炳香,梁向華.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J].江蘇醫藥,3010,21(02):256.
[4] 王玲,李曙光.腹腔鏡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9):245-247.
[5] 廖小清,阮珍.術后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0,28(03):296-297.
R917
B
1673-5846(2013)02-0437-02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醫院,湖北黃岡 4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