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學麗
益宮顆粒和新生化顆粒促產后恢復的臨床觀察比較
薛學麗
益宮顆粒;新生化顆粒;促產后;恢復
該研究對2011年5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產婦分別采用益宮顆粒及 新生化顆粒口服促產后恢復,取得一定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病例選擇2011年5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產婦共107例,其中自然分娩43例,手術分娩64例。自然分娩于手術分娩的患者分別隨機分為益宮顆粒組與新生化顆粒組。自然分娩益宮顆粒27例,年齡22~35歲,平均(25.4±4.2)歲,自然分娩新生化顆粒21例,年齡26~38歲。平均(27.9 ±2.3)歲。手術分娩益宮顆粒32例,年齡24~36歲,平均(27.4±2.8)歲。手術分娩新生化顆粒32例,年齡23~38歲,平均(28.9±1.5)歲;4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益宮顆粒組產后益宮顆粒,每次1袋(10g),每日三次,連服2周,新生化顆粒,每次2袋每日三次 連服2周。
1.3 觀察指標對所有病人都進行隨訪觀察產婦產后3天內泌乳量,產婦惡露量,持續時間,產后3天子宮復舊情況。對癥狀及體征的觀察采用半定量法,將受試病例的癥狀及體征進行積分值記錄及統計。(表1)
1.4 統計方法將隨訪結果按上表進行評分,計算四組病例的各項指標的平均值及總分,采用t檢驗判斷兩種用藥方案的效果。

表1 產后恢復平均指標和評分方法
益宮顆粒自然分娩組及手術分娩組分別在產后3、7天惡露量,血性惡露天數,產后3天子宮復舊情況共4項癥狀組評分及總分均分別小于新生化顆粒自然分娩組及手術分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產后28天42天的惡露量由于4組病例均小于月經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產后3天內泌乳量在4組評分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四組病例產后癥狀及體征的各項指標的具體得分情況
益宮顆粒是一種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全(中醫屬產后惡露不絕)的中藥新藥,由黃芪、當歸、川續斷、黨參、敗醬草、益母草、丹參、香附組成。產后惡露不凈主要原因是氣虛血弱,氣不運血、惡血膿液滯留。故用黃芪當歸補氣生血,丹參活血祛痰,用川續斷補氣,強腰膝。惡露為胎兒娩出后胞宮內殘留的敗血膿液形成,故用敗醬草以清熱解毒,祛痰拍濃。脾主運化而生氣血為后天之本,肝主疏泄,暢達氣血,故用黨參健脾補中,以補氣血之源,香附疏肝以調暢氣機。
雖然該研究病例較少,但仍然能從有限病例研究中看出益宮顆粒在減少惡露及惡露持續天數,促進子宮復舊方面有較好的療效,可以考慮為產后促進子宮復舊的預防性用藥。
R765
B
1673-5846(2013)02-0584-02
運城市衛校附屬醫院,山西省運城市 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