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猛 張 軍 牛迎東
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早期的檢測方法※
朱 猛 張 軍 牛迎東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病變的早期檢測方法。方法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牡醫學院附屬二院老年病科門診及住院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進行蹲踞實驗和傳統的心血管功能檢測。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較,老年糖尿病患者SqTv明顯增高,而SqTs顯著降低。結論蹲踞實驗可以作為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檢測方法。
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檢測方法;蹲踞實驗
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是一種慢性并發癥,在老年人,由于糖代謝紊亂常常很輕微,不易被觀察到,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病變可累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但總體上可分為左右對稱的多發性神經病變和非對稱性單神經病變及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早期累及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病變損害相對較晚,其發病隱匿,除導致心率增快還可引起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而威脅生命。老年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病變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早期檢測自主神經功能異常顯得尤為重要。
1.1 一般資料5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來源于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牡醫附屬二院老年病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4 例,女26 例,年齡65~75歲,均符合以下條件:符合1997 年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年齡分為2組A組,小于68歲,28人,B組,小于75歲,22人。選取正常健康人40 名,其中男18名,女22名,年齡43~74歲,所有人選者肝腎功能正常,排除心、肺、肝、腎、腦等器質性病變,同時進行標準心血管反射試驗和蹲踞實驗。
1.2 傳統的心血管功能檢測包括
1.2.1 休息時心率心血管系植物神經病變休息時心率多大于90次/分。
1.2.2 深呼吸時每分鐘心率差病人平臥位,先訓練每分鐘深呼吸六次,記錄Ⅱ導聯心電圖上單次深吸及深呼時最大與最小的心搏間距(R-R間期),分別計算深呼及深吸時每分鐘心率的差(呼吸差),正常人50歲以下呼吸差大于15次/分,50~60歲大于10~15次/分,若小于10次 /分為異常。
1.2.3 乏氏動作反應指數囑病人深吸氣后掩鼻閉口用力作呼氣動作,即乏氏動作15秒,然后放松自然呼氣10秒,同時記錄心電圖,測定在乏氏動作后最大的R-R間期與乏氏動作時最小的R-R間期的比值,為乏氏動作反應指數。正常人應大于或等于1.21,若小于或等于1.10為異常。
1.2.4 立臥位時每分鐘心率差記錄平臥位Ⅱ導聯心電圖后,于5秒鐘內迅速立起,并繼續記錄心電圖。測定立位時與臥位時R-R間期,計算出立位與臥位時每分鐘心率之差(立臥差)。正常大于15次/分,若小于15次/分為異常。
1.2.5 站立后第30次與第15次心搏R-R間期比值(30/15比值)。正常人30/15比值大于或等于1.03,若小于1.03為異常。
1.3 蹲踞實驗具體方法為受試者先站立3 分鐘(第1 時相),此后迅速下蹲并維持蹲位達1 分鐘(第2時相),然后于吸氣時迅速站立,保持立位達1 分鐘(第3 時相)。在各時相均進行心電圖描記,記錄R—R 間期。結果以下蹲試驗(SqTv)值與起立試驗(SqTs)值表示。上述功能測定均在下午2時至5時,室溫范圍18℃~25℃。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均用SPSS 100軟件包分析,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計學處理。
2.1 不同年齡組老年糖尿病患者SqTv 和SqTs 比較與同年齡健康對照組相比,A 組、B 組老年糖尿病患者SqTv 明顯增高,SqTs 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sqTv和SqTs比較
2.2 SqTv和SqTs與經典心電圖自主神經功能測定指標的相關性。詳見表2。
表2 40例SqTv 和SqTs與經典心電圖自主神經功能測定指標的相關性
血壓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夜間血壓下降幅度降低,24小時血壓節律紊亂,其機理認為與自主神經病變有關。正常人在白天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而在夜間迷走神經張力明顯增加。這種交感-迷走神經的晝夜活動規律在糖尿病時被打亂,表現為夜間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夜間心率和血壓無明顯減慢和下降,而且隨著自主神經病變嚴重性的增加,晝夜血壓差值逐漸減少,可以看作是迷走神經受損而交感神經活動相對占優勢。約50%糖尿病患者無夜間血壓下降現象,甚至出現夜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可成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和重要原因。SqTV反應迷走神經功能,正常人下蹲時下肢靜脈受壓而引起回心血量增加,心搏出量及血壓亦顯著增加,當老年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經發生病變,反射能力下降,則由立位下蹲引起的R-R間期延長程度相應減弱,以致立位時SqTV 值較正常人增高。SqTs反映交感神經功能,突然站立時雙下肢壓力解除,血液流向下肢,回心血流量減少和血壓下降,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必率增快,R-R間期縮短,故SqTs可較好地提示交感神經功能。我們研究的結果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隨年齡的增加而反應性呈減弱趨勢,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在各年齡段,糖尿病患者SqTv明顯增高,SqTs明顯降低,說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隨年齡增加變化更加明顯,提示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尤應加強自主神經功能監測,蹲踞實驗因其簡單易行、無創傷性,適合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檢測。
[1] 嚴維剛,左文寶,林沁.心率變異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功能[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10):670-672.
[2] 戴嘉,吳寒,沈華.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測定實用老年醫學[J].中華內科雜志,2000,14(l):29-30.
R735
A
1673-5846(2013)02-0620-03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二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黑龍江省衛生廳科學研究項目(20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