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斌 陳祥
政府采購距離正式開始施行已經有10年,具體到江西省峽江縣的政府采購工作早在1999年就已開始。峽江縣實行政府采購以來,目前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政府采購體系,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最近,筆者對峽江縣政府采購工作開展了專項調研,提出了一些淺薄的對策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政采見成效
1999年成立了峽江縣政府采購辦,為縣財政局下屬的股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政府采購工作。2003年成立了政府采購中心,為縣行政服務中心下屬股級單位,正式實現了政府采購的管采分離,建立了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三權分離”機制。通過三個當事主體即監管者(政府采購辦)、操作者(政府采購中心)、使用者(采購單位)相分離制度;采購(政府采購中心)、驗收(采購單位)、付款(政府采購辦)相分離制度,以保證政府采購在“公正、公開、公平”和“有效競爭”的環境下進行。
財政局為政府采購的監管部門,根據縣政府的授權制定政府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準;審核采購預算、計劃和資金;審批采購人的采購項目和采購方式;依法監督管理政府采購活動;受理采購投訴和行政復議;制定采購的規章制度;管理采購信息及合同等。這樣下來,政府采購就可以職責明確。
峽江縣政府采購中心是政府集中采購的執行機構,承擔我縣采購人的集中采購任務。它根據采購辦下達的采購計劃和批準的采購方式組織招標采購;審查招標的貨物、工程、服務是否符合采購計劃和集中采購目錄的規定標準;發布和匯總我縣政府采購信息;會同采購人審核供應商資格并受理和答復采購質疑;確認招標結果并負責采購合同的簽訂和履約的監督以及重大采購的驗收;負責投標保證金和質量保證金的收付;協助采購辦建立和完善專家評委庫等。
采購代理中介是經省政府采購管理機構批準的,取得政府采購業務代理資格的社會中介。它是在受到采購人委托時,代理采購人進行政府采購。
專家在采購過程中擔當著對采購招標文件進行審核、評標的職責。
發改委、審計局、質監局、紀檢監察局、檢察院等則肩負著我縣政府采購的監督職責。
采購單位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年初制定的采購計劃向采購辦申報采購項目,采購辦審核其采購項目及資金來源后批轉采購方式給采購中心執行,采購中心在接到采購辦的批復件后按照規定的采購程序組織采購,供應商中標后在采購中心的監督下直接與采購人簽署合同并供應采購項目,由采購人組織項目驗收,采購辦及采購中心等部門視項目情況決定是否參與項目的審核及驗收,項目驗收合格后采購人按合同支付采購款。
健全政府采購制度規范。制定出臺了政府采購目錄、限額標準和公開招標數額標準、政府采購工作流程、供應商管理辦法、政府采購合同管理辦法、政府采購履約驗收工作辦法、政府采購工作規程(包括招投標程序)、評標定標辦法及政府采購工作紀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建設,全縣基本形成了政府采購預算管理、采購項目實施和資金支付有機銜接的管理體系,全縣政府采購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政府采購節約資金明顯。據統計,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縣共執行政府采購預算11575.82萬元,實際支付采購金額10591.78萬元,節約財政性資金984.04萬元,節約率為8.5%。其中2010年共執行政府采購預算2367.51萬元,實際采購金額2090.17萬元,節約率為11.3%;2011年共執行政府采購預算1357.96萬元,實際采購金額1227.39萬元,節約率為9.62%;2012年1-9月份共執行政府采購預算7850.35萬元,實際采購金額7274.22萬元,節約率為7.34%。
發展中的障礙
政府采購總體規模較小,項目單一。從近年的采購情況來看,采購范圍主要是通用類項目的貨物類產品上,工程和服務類較少,雖然醫療設備,教學設備、物業管理也有采購,但規模相對小。采購規模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存在規避采購的情況,沒有做到應采盡采,如車輛維修、公務接待沒通過政府采購,二是采購隨意性較大,零星采購的數量與金額小,對供應商投標也缺乏吸引力,采購成本增加,規模效益很難體現出來。
部分單位不重視政府采購的預算編制。一是采購預算編制不科學不細化,沒有把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上,預算剛性不強,直接導致了采購的隨意性。單位編制預算時只編大體系分類和項目的數目,保持“靈活”,給采購意愿的變化留“后路”。這種做法就從根本上影響了政府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政府采購的規模效益和高效快捷也無從說起。二是預算不科學,對采購項目不進行科學的認證,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采購預算的編制不是過高就是過低,特別是有些專項資金在編制預算時還沒有項目實施計劃,預算編制存在采購標準不統一、政府采購預算與實際采購相脫節等情況。致使采購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難于操作,增加采購成本,降低采購效率。三是有些單位、個人對政府采購的政策不了解,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以為是政府采購辦或政府采購中心在攬權,或故意刁難,對正常的政府采購監督存在抵觸情緒。
政府采購事后監督檢查的處罰力度不夠。目前出臺的采購法規對違反采購行為的處罰規定沒有細化、量化,我縣也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這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缺乏可操作性,從而導致對違法違規當事人難以處罰到位,起不到警示作用。
政府采購回避制度的執行存在欠缺。采購法第十二條明確了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必須回避。且供應商認為相關人員與其他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也可以申請其回避。此條所指相關人員為評標委員會人員等。我縣在采購過程中,并未向供應商聲明此條,且我縣目前采取的是隔離式評標,供應商在開標之后評標之前根本無法知曉評標委員會組成人員,這就阻斷了供應商的申請回避權。而且,我縣通常只邀請3-4位專家評標,如果出現供應商申請其中一位回避后,評標人員組成不符合采購法則很容易影響采購活動的繼續進行。
政府采購供應商庫還不完善。根據采購法,供應商由采購人在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中,通過隨機方式選擇。而目前不僅是我縣而且在我市、我省都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對社會公布的供應商庫,這使得供應商的選擇存在局限性。
沒有明確何為“緊急性采購”。在日常采購活動中,常有采購單位以“時間緊,需求急”為由而要求變更正常采購方式的情況,而我縣目前還沒有相關條款對“緊急性采購”加以明確。
探索途徑
強化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管理。一是摸清各單位資產家底,避免無預算采購、重復購置、盲目購置等浪費行為。二是強化預算約束力,對未編入政府采購預算的采購項目,原則上當年不能采購。確需追加的采購支出,必須按法定程序報批。對規避采購,隨意分解、肢解采購的行為,相關部門要有切實可行的處罰制度。
對采購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對一些高技術含量的設備或工程,要組織專家在是否需要實施采購、采購項目相關技術規格、服務要求等方面做充分的前期論證,這樣可避免不合理的過高的技術配置,出現高配低用,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不斷完善我縣政府采購制度。針對采購活動的事后監督檢查的處罰及回避制度的執行不夠等情況,依據采購法及其他相關條例法規,創新方法,制定措施,不斷完善我縣的政府采購制度。
建立健全我縣的供應商庫。為了使采購人能夠全面合理地選擇有效的供應商,我們將通過融合兄弟縣市供應商庫等方式,多頭并舉地充實我縣的供應商庫,并建立健全供應商庫的查詢模式。
明確“緊急性采購”的定義。為了規避采購人以“時間緊,需求急”為由而隨意要求變更正常采購方式的行為,政府采購辦要協同其他成員單位探討“緊急性采購”的界定,并在下一階段的采購目錄及限額標準中載明,以進一步規范采購人的采購行為。
(作者供職于江西省峽江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