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國

小陳是個見習記者。這天,他在街頭看到一個人掏出火柴點煙時,“哧”的一下,火柴梗斷了。
小陳頓時有了靈感,連忙寫了一篇報道,批評現在的火柴質量太差。稿子寫好后,他便拿給資深記者大胡看,請他提意見。
大胡瞥了一眼稿子,不屑地說:“這么普通的一件小事,一點新聞價值也沒有。要寫好這樣的報道,就要進行定量研究,等得出實實在在的數據后,再寫才有說服力。”
有了大胡的指點,小陳忙跑到超市買回十盒火柴,然后在家深入研究起來。他耐著性子,一根接一根、一盒接一盒地擦著火柴。等十盒火柴全擦完,小陳驚訝地發現,斷梗的居然很少,根本無法支撐原先那篇報道的觀點。
小陳正唉聲嘆氣,突然他腦子里靈光一閃,有了新的寫作思路。
第二天,小陳找到大胡,興奮地說:“我擦了整整十盒火柴,忙了一個小時,發現斷梗率很低,所以我換了個思路,寫了一篇報道,是表揚火柴質量的。”
大胡一聽,指著小陳的稿子,恨鐵不成鋼地說:“這報道還是一點新意也沒有,一來現在用火柴的人很少,沒人關心這個,二來這樣的報道會讓人感覺是花錢買來的廣告,只能引起讀者的反感。”
小陳頓時像霜打的茄子蔫頭耷腦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大胡卻忽然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倒有個好點子,別忘了明天看報紙。”
第二天一早,小陳急急忙忙翻看當天的報紙。他在二版頭條上看到大胡編寫的消息,題目叫《一絲閑極無聊,一小時擦十盒火柴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