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
1986年初,國防大學校長張震邀請海軍司令員劉華清,4月底到國防大學作學術報告。
春節前,劉華清吩咐海軍司令部軍事工作研究室主任王春法,組織人員起草材料。4月25日,約兩萬字的稿件經劉華清修改審定后,交付印刷。
在去印刷廠的路上,王春法騎著自行車下陡坡,沒剎住,摔了一個大跟頭,半天沒爬起來?!斑@可是一份事關中國海軍未來發展方向的絕密件??!”躺在馬路上的王春法看著裝稿件的公文包默念道。
4月29日,劉華清在國防大學作了《海軍戰略與未來海上作戰》的報告。
原計劃報告講半天,不超過4個小時,但后來超時,午飯后繼續講。那天,劉華清在100多位軍級干部面前,足足講了近6個小時,引起了轟動。
“劉華清提出海軍戰略,在新中國歷史上是首次,也是我們國家我們軍隊的第一個軍種戰略。”海軍原司令員張連忠上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海軍戰略的提出,使海軍從近岸走向遠海,海軍建設指導思想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p>
多年后的1996年,美國海軍戰略研究專家杰弗里·戈德曼在一篇題為《中國馬漢》的論文中寫道,影響中國現代海軍建設的,有兩個分水嶺事件,其一是海灣戰爭。“但從長遠來看,鮮為人知的更有意義的,是1982年任命劉華清上將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海軍司令。”
直至劉華清出任海軍司令員之前,中國海軍一直是一支近岸防御為主的輕型海軍。
1975年5月2日,西沙海戰一年多之后,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晃著小拇指對時任海軍第一政治委員蘇振華說:“我們的海軍只有這么大!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p>
蘇振華即向海軍黨委常委傳達了毛澤東指示,并表示,力爭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較強大的海軍。毛澤東批示:同意。努力奮斗,十年達到目標。
在蘇振華的主持下,《關于海軍艦艇十年發展規劃的請示報告》20天即完稿上報。
“非常失望!”劉華清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形容看到報告時的心情。時任海軍副參謀長的他,分管造船科研,卻未能參與這份報告的起草。在他看來,報告中諸如十年海軍艦艇達70萬噸規模、登陸艦和海上民兵裝備為“五五”科研重點等表述,都很不切合實際。
“憋不住”的劉華清冒著政治風險,向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呈報了《關于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鄧小平批給了蘇振華,但匯報未獲理睬,反而導致劉華清第二次離開海軍。
海軍原司令員張連忠上將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1983年中央軍委組織渤海灣三軍聯合演習(804演習,后被叫停),那時才提出了海上防御的課題。“當時講‘依托島岸、近岸防御,這是兵力運用,是作戰任務、方針,不是戰略?!?/p>
1983年,劉華清重回海軍擔任司令員不到半年,就開始一步一步規劃現代化海軍藍圖。
1983年1月,在海軍黨委五屆五次全會上,他提議研究制定《海軍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
2月27日,農歷正月十五,在南海艦隊機關科以上軍官大會上,他首次提出了“積極防御,近海作戰”這8字海軍戰略。但這一講話并未引起過多注意。
之后近3年,劉華清再未在公開講話和文章中提及海軍戰略。
相反,他將重點轉向了微觀建設:建立海軍水兵軍樂隊,親自作詞譜寫海軍軍歌,創立“海軍節”,設計海軍旗,改革海軍軍服樣式(雖然在任內僅僅“革”掉了海軍軍官大檐帽上那頂多余的藍色帽套)他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的標準,從頭到腳地重新打造著中國海軍。
這一切,僅僅是海軍戰略登場前的序幕。
大戲終于登場。
1985年12月,海軍舉行首長機關單方一級研究性圖上演習,針對未來戰爭中海軍作戰的新方法,以及如何統籌作戰行動、如何轉入戰時體制等問題,進行8天的理論探討和圖上實際推演。
劉華清決定在圖上演習的總結會上,公開拋出自己醞釀多時的海軍戰略。圖上演習前,他吩咐海軍司令部軍事工作研究室主任王春法準備一些材料。
王春法第一次聽到劉華清提海軍戰略這個話題,是在1984年7月,他當時還是海軍軍校部組織計劃處處長。在北京舉行的海軍院校教育改革座談會上,劉華清強調,南京海軍學院要研究大問題,要重視研究海軍戰略。他叮囑大家,要好好研究評析馬漢和戈爾什科夫的海軍戰略理論。
美國人馬漢1890年發表了《海權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被譽為蘇聯“現代海軍之父”的戈爾什科夫1976年出版了《國家的海上威力》。這兩本著作都是海軍戰略的經典之作。
“上任后,劉司令發現,海軍很長時間沒有研究作戰問題,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海軍規劃,走到哪算哪?!爆F年77歲的海軍少將王春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劉華清司令員上任后,他想找一個能夠把海軍建設和作戰統籌起來的思想理論體系。那時候國家正在擬制‘七五規劃,軍隊也要在這方面做好準備?!?/p>
根據劉華清的要求,王春法找來海軍司令部編研室研究員、對中外海軍有長期研究的楊志本。楊為劉華清草擬了一份關于海軍戰略的兩頁紙的提綱。
12月20日,在演習總結會上,身兼演習總導演和總指揮的劉華清借臺唱戲,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軍戰略。
1986年1月25日,劉華清在海軍黨委擴大會上再次提出,要確立“近海防御”的海軍戰略。
他解釋說,“近海防御”為區域防御型戰略,和英法德日等國相似,有別于美蘇兩國的全球部署和遠洋進攻戰略;即使未來海軍實現現代化,防御的戰略性質也不會改變;和平時期能保家衛國,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戰時能獨立或協同陸、空軍作戰,能參加戰略核反擊作戰。
1986年春節剛過,王春法接到任務,為劉華清將在國防大學所作的學術報告起草講稿。
曾任海軍軍校部副部長的王春法對海軍院校所有教授都很熟悉。在劉華清的建議下,他從南京海軍學院請來4位專家:外軍教研室教授趙克曾、曾任總參作戰部參謀的學術部研究員張予三、戰役教研室教授陳壽康和司令部工作教研室教授汪子強。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年輕的研究人員王蘇博也加入了起草小組。
在海軍司令部二樓會議室,劉華清曾3次與六人起草小組面對面交流探討。劉華清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思路,重點講明了報告中要闡述的問題,還要求他們在起草講稿前,反復學習、領會鄧小平關于海軍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
歷年來,鄧小平曾多次對海軍發展和建設做出指示。
1978年6月28日、29日,他在聽取海軍和機械工業部門匯報時指出:“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御的。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御?!?/p>
1979年4月,他在聽取海軍主要領導匯報時說:“我們的海軍應當是近海作戰,是防御性的?!?/p>
1979年7月,他在接見海軍黨委常委擴大會議全體人員時強調:“我們的戰略是近海作戰?!?/p>
“鄧小平多次提出近海防御,劉司令對這個問題理解比較深,報告的主旨是要貫徹鄧小平的思想?!蓖醮悍▽Α吨袊侣勚芸坊貞浀?,“劉司令說,過去我們說海軍老在洗腳盆(指沿海)里洗澡,現在要到游泳池去游泳。近海也給你明確了——太平洋的西邊?!?/p>
春節后一個月,海軍學院的4位教授完成了第一稿。這篇稿子足有四五萬字,引經據典,資料豐富,但太長了不說,結構也有問題,像一本教材,不是一篇學術報告。
劉華清指示,由海軍機關重新加工。王春法牽頭,張予三和王蘇博參加,在原稿基礎上調整結構,重新起草。
為了安靜和保密,三人在位于海軍機關大院東南側的海軍第一招待所找了間房子,20天后完成初稿,經反復修改后成稿。
這份涵蓋海軍未來建設和作戰方針的絕密文件,開始時沒有發給海軍其他領導征求意見,更沒有在海軍黨委會上討論,只是作為海軍司令員劉華清的個人學術報告,在演講前單獨給了海軍政委李耀文一份。
聆聽報告的100多位軍級干部都拿到了這篇題為《海軍戰略與未來海上作戰》的講稿,帶回了各自單位。
很快,全軍掀起了戰略研究熱潮。到1987年,空軍、二炮和各大軍區都陸續展開了自己的軍種戰略或戰區戰略的理論探討。
劉華清之所以加快推動海軍戰略的步伐,是因為擔心,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之前的1985年,發生了兩件大事。
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通過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將裁軍百萬。其中,海軍所要精簡的員額最多。
9月,葉劍英等一批老同志致信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請求不再擔任中央領導職務,增選一批比較年輕的同志進來。69歲的劉華清,也在致信的名單中。隨后召開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批準了這一請求。劉華清不再擔任中央委員,轉任中顧委委員。
這兩件事,無論對海軍未來發展,還是對劉華清個人的政治生命,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海軍常委會、黨委會和全會等各級會議上,對海軍戰略都未出現反對意見,但會下,有人說劉華清“自立山頭”,甚至寫告狀信送到中央軍委。有人開始傳播小道消息:劉華清已經退居中顧委,海軍司令當不長了。
劉華清也聽到了,他在海軍黨委常委的一次生活會上發了火。他說,海軍戰略是新東西,有不同看法,請大家暢所欲言。某些人當面不說,背后亂說,會上不講,會下亂講,搞小動作,這不是共產黨人的品格,海軍機關不能滋長這種歪風邪氣。
“劉司令后來跟我說,他生氣的真正原因不是有人反對海軍戰略,是他們違反組織原則搞小動作。”《海軍司令劉華清》一書的作者施昌學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為了能使海軍戰略能順利貫徹實施,劉華清和政委李耀文甚至私下商議,讓海軍領導班子平穩過渡,年長兩歲的劉華清先退,選配一位年富力強的新司令,李耀文繼續擔任海軍政委,晚兩年再退。
國防大學的學術報告之后,劉華清繼續為海軍戰略的確立而四處奔走。
1986年11月,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承辦的海軍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包括國務院相關部委、軍事科學院、空軍、二炮在內的46個單位應邀出席,中顧委常委伍修權、副總參謀長何其宗、國防大學校長張震等人與會。
1987年2月13日,由劉華清和李耀文共同簽發,海軍黨委向中央軍委上報了《關于明確海軍戰略問題》的報告。
時任海軍副司令員張連忠被派到總參,匯報海軍戰略的主要內容及其對海軍建設的必要性?!皡R報完后,沒有一個人表態,既不說支持,也沒人說反對?!睆堖B忠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3月21日,根據總參要求,劉華清和李耀文再次簽發《關于海軍戰略問題的簡要說明》的報告。
4月1日,總參召集所屬有關各部和國防科工委等9個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專題研討《關于明確海軍戰略問題》的報告。
不久,時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軍委主席鄧小平等,先后圈閱了這份報告。
至此,中國海軍戰略及其理論體系宣告誕生。
“海軍戰略提出后,成為海軍發展的分水嶺,使海軍建設發生了質的變化。”后來接替劉華清之職,于1988年1月到1996年11月出任海軍司令員的張連忠上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這一點,當然沒有逃過國際軍事觀察家的眼睛。美國海軍戰略研究專家杰弗里·戈德曼在《中國馬漢》中寫道:
根據劉的觀點,中國海軍只能保衛祖國海岸和島嶼不受外來侵略已不夠了。中國海軍需要控制中國海岸和“第一島鏈”之間海洋的能力,并預見到完成遠至“第二島鏈”作戰的近洋防御戰略。
雖然對“近岸”“近海”和“近洋”等概念的定義與中國不同,但在對中國海軍戰略內涵的解讀上,這個美國人倒堪稱劉華清的知音。
“PLA海軍未來的作用仍然不確定,但有一點非常清楚?!彼麑懙?,“劉華清已經把中國海軍安置在通向21世紀的航道上,僅是近岸防御的時代已成過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