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當刨開泥土,完好無損的青灰色墓志出現,上層墓蓋上呈現出這九個分為三列的隸字,是為“標題”,而墓志底部還有近千字以小楷書寫的志文——這塊墓地的墓主就已明確,就是被稱為“小武則天”的上官婉兒。
負責這塊墓地考古的領隊是陜西考古研究院的副研究員李明,十多年的發掘經驗,讓他在稍微興奮過后回歸了平靜。“可能剛畢業時會很興奮,但現在習慣了。”李明事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次考古對我們來說是很常規的,之所以引起外界的關注,是因為墓主富有傳奇色彩。”
據李明介紹,早在8月下旬就已發現墓志。但直到9月11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才在其官方網站及微博上發布了名為“我院在咸陽市渭城區發掘唐昭容上官氏墓”的消息,并公布了墓地現場及墓志共3張照片。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大眾的興趣。
而作為研究者,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于賡哲在9月11日這天來到墓地現場,看到墓室一角一小撮骨頭時表達出了異常的興奮,并發微博說,“站在墓穴里凝望上官婉兒的骨骼,渾身發抖,激動。想蹲下去撫摸一下”。之后,于賡哲刪除了該條微博。
陜西考古研究院并未認定只有巴掌大小的一堆骨頭就是上官婉兒的遺骨,甚至也未判斷是否是人骨或獸骨。因為在墓室里,并沒有發現棺槨,上官婉兒的遺骨至今不知何在。
墓地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的鄧村,東南距咸陽國際城4.2公里,距唐長安城遺址約25公里。據李明介紹,這片咸陽北原古稱“洪瀆原”,是南朝晚期至隋唐的重要墓葬區。
早在今年6月,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通知了陜西考古研究院對其建設用地進行考古勘探。最早發現的墓地信息是通過最上面的5個天井判斷得出的,并初步斷定為唐代高規格的貴族墓葬。
負責墓葬挖掘清理工作的李明回憶,8月初,陜西考古研究院對該墓進行考古發掘。直到墓志的出現,才確認了墓主身份。 “一般誰的墓,放誰的墓志。”李明表示,通過志文也顯示了,上官婉兒即葬于此區域。
9月中旬,墓地里出土的墓志、陶俑已轉移至附近的研究倉庫,墓地暫時封閉。李明坐在陜西考古研究院二樓的辦公室里對《中國新聞周刊》很肯定地說,通過墓志就能確認該墓墓主就是上官婉兒。“這可不像曹操墓那樣有爭議,我們不可能考古人員自己放墓志進去。”李明說,“即便是古人也沒有那么無聊的。”
照片顯示,蓋上清晰可辨“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九個字。墓志底則刻有千字的楷書志文,記載了上官婉兒的世系、生平、享年、葬地信息,但志文的詳細內容并未公布。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志文上關于上官婉兒的死因與史書記載的一樣,即在公元710年的唐隆政變中被殺。
“在考古界,誰先發現的,誰擁有優先研究權。”李明解釋說,“現在我們只能透露一點志文,全文需在之后刊登在研究刊物上。比如,我們如果現在就公布了全文,于賡哲老師很可能當天晚上就能寫出文章,那還要我們干啥?”
事實上,在李明看來,這次考古挖掘對陜西考古研究院來說是極其常規的,所以該次挖掘的具體過程“也沒有什么好透露的”。
但近年來,上官婉兒經常出現在電視劇和電影中,其才女、政客、情人等身份無不引起普通大眾的興趣。
這塊墓地原本在鄧村村民翟樹平的桃園下面。9月11日當天,翟樹平也趕到了現場,驚訝于自己的土地下面竟然埋葬著“一個大人物”,甚至說過去種的桃樹或小麥收成都非常好,或是因為“沾了大唐貴人的福氣”。
上官婉兒的墓坐北朝南,有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全長36.5米,深10.1米。墓室在最北邊,由于沒有棺槨而讓此次考古發現更撲朔迷離。
據李明介紹,墓葬的第四五天井與第五過洞及甬道被大范圍破壞過,第五過洞及甬道的頂部幾乎不復存在。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志堅認為,盜墓可能系唐末軍閥大規模盜取唐皇室陵的行為;陜西師大的于賡哲覺得可能是李隆基授意的盜墓。
上官婉兒生于公元664年,其祖父上官儀為唐高宗時的宰相,但因諫言高宗廢武后而被誅。但上官儀被誅后,上官婉兒入內廷為婢,14歲時反而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至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掌管政令文告,《全唐詩》中收錄其遺詩32首。
公元710年,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7月上官婉兒被誅。而如今墓志顯示,8月,上官婉兒下葬。而隨后遭盜墓的時間,目前并未定論。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下葬,墓地規格之高,是否是上官婉兒身前所選建,抑或死后僅僅是“衣冠冢”并未下葬于此,對于外界關心的這些目前尚都沒有定論。
而對于考古者的李明來說,他明白,普通大眾關心的更為“八卦”以致期望考古人員能夠還原上官婉兒的身材、相貌;而考古者關心的依舊會落到墓志內容上,因為這很可能為研究上官婉兒提供最一手的可靠材料,并補充史料。
雖然上官婉兒的墓地已暫時封閉,但依然偶爾有參觀者或研究者前來一睹為快。在鄧村的一條大公路兩邊圍繞著成片的建筑工地。上官婉兒墓就位于一側的工地內,由藍色欄板維護著這片墓區,門口掛著“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基地”的字樣,墓地外有一個帳篷作為看護人員的駐地。

看護人員用鑰匙打開鐵門,里面呈現出一片黃色泥土以及橫七豎八的腳印。墓地上,首先能看見的是僅剩的三個天井,以及被削得光滑的整個墓地的泥土結構。
沿南邊傾斜著的通道下去,能看到墓道的兩邊分別有兩個空空的壁龕,通往兩邊的甬道也是空空的,墓道再往前便是最北邊,最低位置的正方形墓室,邊長約四五米。墓室上面已完全挖空,呈現出露天狀,墓底僅西北邊還有一堆墓磚沒被揭起。
據一位看護人員也曾經是挖掘此墓的工作人員回憶,那一小堆骨頭就是在墓室的一角發現。而如今,陶俑、遺骨以及最重要的墓志已經全部轉移。
李明婉拒記者們前去倉庫一睹墓志真容的要求。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也表示,還將繼續挖掘,或能出土更多的文物。
對于目前出土的最重要的墓志。李明委婉地提及,志文里的確提到有武則天、李隆基等其他人。
上官婉兒的墓志銘近千字,“字數不算多,但也不少。”李明說。但志文并沒有署名,是否是唐朝官方所寫的墓志,也不得而知。通常意義上,古名人的墓志也會由其他名人所寫,如韓愈為柳宗元寫了墓志銘。
顯然,這次常規的考古帶給了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超越常規的關注,李明面對大批前來的記者表示出了耐心,他也懂得,過段時間再公布本次考古的階段性成功以及墓志的部分信息,外界的關注度或會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