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吳陽(化名)來說,這些天一直被“開除”的陰影籠罩。作為深圳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因在微博上批評校務(wù),被學校處以開除學籍的處分。據(jù)了解,3月11日,媒體曝光了該校飯菜質(zhì)量問題。幾天后,校領(lǐng)導找到吳陽談話,他刪除了相關(guān)微博。4月26日,被學校開除。5月6日,吳陽正式離校。對此,你怎么看?
@小小簿懂:發(fā)微博被開除,言辭有可能不當,但不至于被開除。什么時候校長“獨大”的局面有所改觀,中國的教育才會真正有所建樹。
@樂樂狗:其實這件事充分說明了,教育制度的失衡,學生才是學校的主體,而不是校長,這方面可以借鑒香港大學的做法,高錕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校長,這位高校長非但不夠威嚴,還常常被學生欺負戲弄……高錕的一笑而過的做法,著實讓人眼界大開,嘆為觀止。
@逗逗:教育的本質(zhì)是育,而不是罰(開除),這背離了教育的本質(zhì),縱然學生有所不對,也是情有可原。開除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吳鼐:其實許多的事,我們都心知肚明,只是那一層“膜”誰都不愿去碰,我們承擔不了那代價!
@青盲:中國夢應(yīng)該包含一個關(guān)于質(zhì)疑的夢,這樣才能勇敢去夢!
@流云居士:吳陽同學在學校花錢吃飯,便是正常消費,飯菜質(zhì)量不合格,他當然有權(quán)利揭露,而學校卻因此將他開除,剝奪他受教育的權(quán)利,顯然不合理,違背了學校的本質(zhì)。值得深思的是,作為學生,當我們的合法權(quán)益受到損害時,我們該如何做?該向誰求助?
@瑩瑩果:雙方都有委屈,學校的做法也不是沒有原因,畢竟學校的聲譽高于一切。關(guān)鍵在于溝通的渠道是否暢通,因為不通,學生也成了受害者,最終結(jié)果就是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