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林某因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使用實驗室藥品毒害黃某,最終致其死亡。從馬加爵事件,到復旦投毒案,越來越多的校園案件令人反思。如何筑建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引導學生疏導情緒?對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上海新航道教學校長張登:從幼兒園到大學匹配完善的心理咨詢隊伍,且由專業機構組織定期研討與導師制培養,保證心理輔導者有質量和數量;公關介入改造心理咨詢在大眾中的形象,如大量憂郁癥患者拒絕承認并治療,因害怕社會排斥。
風華文學社畢紅昌:復旦投毒案只是學校案件的冰山一角,主要問題是學生的心理扭曲。個人認為,根源多在于學生的交際和壓力兩方面。筑建學生心理健康要從減輕學生壓力和引導學生交際出發,從根源上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好的發展環境。
影視122團支部: 我覺得,最該被重視的是學前教育階段以及每個成長的轉折點。人之初,性本善。不要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就否定了這個人的全部。
ohen: 舍友相處做到:1.當你在大聲講話的時候,是否注意到有人在睡覺。2.當幾個人一起在熱鬧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忽略了其他人。
底shaohan:歸根結底還是舍友之間不投脾氣,學校往往簡單地按照班級、專業將學生分到不同宿舍,并沒有注意到來自不同地域,有不同性格、作息,以及交流方式的同學的需求,只增加心理輔導的力度其實效果并不會太明顯,心理問題,在疏不在堵,想要解決問題,還要回歸與同學朝夕相處的舍友、宿舍問題上。
與暖安城: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如何和別人相處應該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課。面對惡意不再是無理智的赤裸裸的宣泄,而是學會友善為鄰,把這些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