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又名枸杞菜、枸杞子、天精、地仙、祛老、枸杞豆、地骨子等,茄科,枸杞屬,為落葉蔓生灌木,我國各地均可栽培。枸杞壽命長、耐瘠薄、耐干旱,通過修剪整枝可制作盆景,小巧玲瓏。秋天來了,紅果掛滿枝頭,美麗嬌妍,別具一格。
全身都是寶
枸杞常見品種有三:一是各地野生的土枸杞,果小子多;二是中寧枸杞,果大、肉厚、質柔、味甘,藥名甘杞子;三是黃枸杞,為園藝品種,果稍大、色金黃、半透明。這三種枸杞都同樣可入藥,以甘杞子為最優。
枸杞自古以來被人們視作靈物,藥用保健價值很高。枸杞全身是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臨床實踐表明,枸杞子尤其適用于肌體衰退的老年人。因枸杞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增強肌體免疫力、促進造血及強身的功能,非常適用于神經衰弱、視神經萎縮、高血壓、肺結核、慢性肝炎、脂肪肝、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患者,尚有養顏、滋潤肌膚之功能。它的根皮叫“地骨皮”,葉稱“天精葉”。此外,枸杞還可用作園林綠籬栽植、樹樁盆栽以及用作保持水土的灌木等。
養護管理簡單
枸杞喜溫、喜陽光,也稍耐陰、耐寒,耐鹽堿、耐旱,但不耐水澇。養護管理非常簡單,盆栽、地栽均無特殊要求,一般土壤都能適應,栽培過程中幾乎無病蟲害。盆栽時應經常施一些肥料,就能使枸杞均衡生長。作為盆景,觀果為上,應多施磷鉀肥,可促其多結果。播種應在每年3月初,將枸杞子泡在清水中24小時,將果肉用手搓散,取出種子,播入盆中(應在室內),覆土1厘米,澆透水,一般10天左右出苗。5月中、下旬可以分栽。播種苗需培養3年后,方可開花結果。每年的6月至8月可剪取枝條扦插,也易成活。分株法是常用的繁殖方法,其特點是春天分栽,當年就能開花結果,所以繁殖多用此法。
栽培樂趣多
栽種一盆枸杞,既能觀綠、觀景、觀果,并能調劑生活,愉悅心情,其果又可作保健食用,可謂樂中擷趣,一舉多得。
枸杞的主要枝干可以適當攀扎和修剪。大枝宜在冬季攀扎、修剪,小枝則可在夏秋季攀扎。新枝可以隨時用合適的鐵、鉛、銅等金屬絲進行攀扎。枸杞木質較脆,操作時注意用力柔和,不可過猛。制作枸杞老樁盆景一般宜制成曲干式或懸崖式,小枝則宜扎成下垂狀。提根造型可制成過橋式。總而言之,因樹造型,因材施藝,反復推敲,不可操之過急。
枸杞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果病,可用波美0.3~0.5的石硫合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退菌特、代森錳鋅和三唑酮等殺菌劑交替使用,進行防治。主要蟲害有蚜蟲、木虱、癭螨等吃食樹葉,可用90%晶體敵百蟲液,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滅掃利和其它新型殺蟲殺螨劑噴灑防治,關鍵要掌握好時間與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