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陳麗
摘 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貫穿主線,從當前的實施情況來看,所遇到的阻力不小,進程中的障礙來自多方面,主要體現在觀念誤區、制度障礙、增長結構不合理與創新乏力。本文主要從擺正發展目標、加強頂層設計、鼓勵自主創新、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探討了經濟發展的轉型出路。
關鍵字: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障礙;出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這說明,黨和政府己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放在了決定我國經濟發展前途的前所未有之高度。隨著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瓶頸的逐漸凸顯,從根本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在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也逐漸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障礙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是數量的增加,還是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的綜合體現。當前我國迫在眉睫的是需要切實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長方式,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這是一條荊棘叢生、但又通向光明的大道。從本質上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障礙主要集中于思想觀念、體制建設和發展模式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觀念誤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迅速發展舉世矚目,各地區擁有著強烈的發展與競爭意識,在濃厚的趕超意識背景之下,快節奏的激烈競爭使一些地方政府落入到數字的簡單比較之中,各地區間的“GDP錦標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熱衷于比速度、比數量、比規模,使發展走入增長的誤區,認為增長就是發展,將發展簡單地定位于一些數字表面的增加,注重于總量與速度等產出型指標,無暇顧及其內在的質量和背后所付出的代價。
2、體制障礙。滯后的體制建設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首先目前我國產品標準低、修改周期長、替代速度慢讓企業固步自封、發展步伐緩慢,縱容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其次經濟體制在產權權益上歸屬不合理,壟斷行業占據著大量的經濟資源,與民爭利現象嚴重,而市場調節又難以對其發揮作用,造成了效率低下而又不思進取的壟斷特有現象,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起著逆調節的作用。
3、增長結構不合理。當前的情況是經濟增長對政府的投資依賴性過高,居民消費在增長結構中所占比重太小。
4、創新乏力。創新是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主要原生動力,鄧小平曾精辟地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和解放生產力,而生產力的提高和解放最終要落腳在科學技術的突破與創新上,沒有一大批高科技產業的茁壯成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只能落于空談!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出路
1、擺正發展目標,突破觀念誤區。一方面,用科學的發展理論和強大的宣傳媒介糾正觀念誤區,讓社會建設者充分認識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本質差別;繼續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以“GDP”為本到以人為本,從追求片面增長到注重平衡增長、可持續增長,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設定合理的政績考核目標,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游戲規則的改變來遏制各地狂熱的“數字”攀比風。
2、加強頂層設計,體制保障轉型。頂層設計主要指體制的建設和改革,包括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體制改革的大膽推進、不斷探索。如今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型同樣要求堅持推進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在此轉型刻不容緩之際,更加需要加大步伐,通過大力調整生產關系,清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度障礙,建立保障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新機制,以進一步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
3、鼓勵自主創新,支持企業研發。政府在政策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也就要求必須拿出政策來鼓勵和扶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工作。一方面,在資金上加大支持額度,降低支持門檻,讓中小企業也納入支持視野;積極搭建技術、成果對接轉讓平臺。另一方面,拓展企業技術創新資金來源,建立完善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對技術創新產品和技術進出口積極提供信貸支持。
4、健全社會保障,促進居民消費。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GDP增長貢獻組成中,消費均占最大比重,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過程中,需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一發展目標,想方設法擴大居民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比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擴大內需、促進居民消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在中共中央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根據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國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形成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結語
“十二五”規劃己經開局兩年,從目前的有關信息報道來看,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實施情勢刻不容緩,步入攻堅階段和經濟改革深水區。在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型中所遇到的觀念誤區、制度障礙、增長結構不合理、創新乏力等障礙,需要政府重新拿出改革開放之初大膽闖大膽改的勇氣方能有效突破,或許這也是習總書記在上任后首訪深圳特區的深意所在!
參考文獻
[1]唐甜維.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困境[D].吉林大學,2011
[2]伍世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度性障礙分析[J].企業經濟,2012(2)
[3]樊文彬、韓仲平、李榆生.優勢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是技術中心建設[J].山西技術創,2001(1)
[4]賀瑋.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和原則[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3(5)
作者簡介
黃健(1968—),男,廣西寧明人,江西科技學院管理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